登录 | 注册
高级搜索
会计百科  >  会计  >  套期关系的终止

套期关系的终止

套期会计术语

  套期关系的终止是指,企业不得撤销指定并终止一项继续满足套期风险管理目标并在再平衡之后继续符合套期会计条件的套期关系,但是,如果套期关系不再满足套期风险管理目标或在再平衡之后不符合套期会计条件等规定情形的,则企业必须终止套期关系。

目录

套期关系的终止的解读

  企业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自不再满足套期会计条件或风险管理目标之日起终止运用套期会计。

  当只有部分套期关系不再满足运用套期会计的条件时,套期关系将部分终止,其余部分将继续适用套期会计。例如,当对套期关系作出再平衡时,对套期比率进行的调整可能使得部分被套期项目的数量不再构成套期关系的一部分。因此,仅针对不再构成套期关系一部分的被套期项目的数量终止运用套期会计;或者当作为被套期项目的预期交易的部分数量不再极可能发生时,仅对不再极可能发生的被套期项目的数量终止运用套期会计。然而,如果企业曾将预期交易指定为被套期项目,并在后续期间确定该预期交易预计不再会发生,则企业在预测类似的预期交易时,其准确预测预期交易的能力将受到质疑,这将影响对于类似的预期交易是否极可能发生的评估,并进而影响到这些类似的预期交易是否符合被套期项目的评估。

终止运用套期会计的情形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汇编(2024)第二十四章套期会计:

  企业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运用套期会计(包括部分终止运用套期会计和整体终止运用套期会计):

  1.因风险管理目标发生变化,导致套期关系不再满足风险管理目标。

  【例1】假定甲公司共发行有1亿元的浮动利率债券,公司的风险管理策略是在其债务总额中需要维持20%~40%的固定利率债务。为此,公司在债券发行之初,选择了对其中4 000万元的浮动利率债券进行套期,通过互换合同将其转换为固定利率债券。此后,由于市场利率走低,公司管理层决定调低固定利率债务占比至20%。在此情况下,公司风险管理目标发生了变化,公司应将原被套期的4 000万元浮动利率债券中的2 000万元终止运用套期会计。

  2.套期工具已到期、被出售、合同终止或已行使。在套期工具已到期、被出售、合同终止或已行使的情况下,套期关系或其一部分不再满足套期会计的条件,因此应当相应终止运用套期会计。

  企业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作为套期工具已到期或合同终止处理:

  (1)套期工具展期或被另一项套期工具替换,而且该展期或替换是企业书面文件所载明的风险管理目标的组成部分。

  (2)由于法律法规或其他相关规定的要求,套期工具的原交易对手方变更为一个或多个清算交易对手方(如清算机构或其他主体),以最终达成由同一中央交易对手方进行清算的目的。如果存在套期工具其他变更的,该变更应当仅限于替换交易对手方所必须的变更。在将原交易对手方更换为清算交易对手方并确认相应变更的影响时,应当将该影响反映在套期工具的计量中,进而纳入对套期有效性的评估和计量。例如,对于套期关系中被指定为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由于新的法律法规要求变更为中央交易对手方,且该变更仅涉及替换交易对手方所必须的变更,则企业应当将原有衍生工具终止确认,并新确认变更交易对手方后的衍生工具,但是变更前的套期关系将作为持续的套期关系进行会计处理,企业无需对套期关系终止运用套期会计。

  3.被套期项目与套期工具之间不再存在经济关系,或者被套期项目和套期工具经济关系产生的价值变动中,信用风险的影响开始占主导地位。

  4.套期关系不再满足本章所规定的运用套期会计方法的其他条件。例如,套期工具或被套期项目不再符合条件。在适用套期关系再平衡的情况下,企业应当首先考虑套期关系再平衡,然后评估套期关系是否满足本章所规定的运用套期会计方法的条件。

  当部分或整体终止运用套期会计时,企业可以对原套期关系中套期工具或被套期项目指定新的套期关系,这种情况并不构成套期关系的延续,而是重新开始一项套期关系。例如,某一套期工具出现严重信用恶化,企业以新的套期工具将其取代,这意味着原套期关系未能实现风险管理目标,因此被整体终止。新的套期工具被指定为对先前被套期的相同风险敞口进行的套期,并形成新的套期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现金流量变动的计量起始日应当是新套期关系的指定日,而非原套期关系的指定日。

套期关系

  1.套期关系仅由符合条件的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组成。

  2.在套期开始时,企业正式指定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并准备了关于套期关系和企业从事套期的风险管理策略和风险管理目标目标的书面文件。

  3.套期关系符合套期有效性要求。

  套期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企业应当认定套期关系符合套期有效性要求:

  (1)被套期项目和套期工具之间存在经济关系。

  (2)被套期项目和套期工具经济关系产生的价值变动中,信用风险的影响不占主导地位。

  (3)套期关系的套期比率,应当等于企业实际套期的被套期项目数量与对其进行套期的套期工具实际数量之比。

套期会计

  套期会计:是指企业将套期工具(即衍生金融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即各类敞口)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在相同会计期间计入当期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以反映风险管理活动影响的方法。

  属例外处理:

  常规会计(非套期):强调对经济资源现时控制与义务或当期流入流出作为会计确认条件。

  套期会计:核算对象与计量方法都有很大不同。

  确认:

  套期对象扩展到表外要素,例如未来预期交易和表外确定性承诺

  计量:

  套期会计还通过改变套期对象和套期工具公允价值或现金流的入账时间和计量基础,在不同会计期间调配利润和所有者权益,并且将非金融被套期对象公允价值变动入账。

附件列表


0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套期有效性    下一篇 蓄积量比例法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