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级搜索
会计百科  >  经济  >  财政平衡

财政平衡

  财政平衡是财政收支平衡的简称。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财政年度)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在总量上平衡,在结构上合理以及分配上协调的状况。

  财政平衡有三种形态:

  (1)稳定平衡。是指财源充足,财政收入随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而稳步增长,财政分配结构合理,收支积极而又稳妥。

  (2)脆弱平衡。是指在财政收入所增无几,财政分配比例尚不协调的情况下,主要靠强行压缩支出措施而实现的平衡。

  (3)虚假平衡。是指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不真实,财政收支留有缺口,账面上平衡而实际上不平衡的现象。

目录

财政平衡的正确理解

  (1)财政平衡不是相对的,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平衡。

  平衡,不过是某个时点上的平衡。略有结余和略有赤字都是财政平衡的表现形式,因而财政平衡追求的目标是基本平衡或大体平衡。

  (2)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

  静态平衡的主要表现是不加入时间因素,只考察一个财政年度内的收支对比状况。动态平衡则要引入时间因素,考虑年度之间的联系和衔接,研究未来财政收支的发展趋势,研究经济周期对财政的影响以及财政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以求得一个时期的内在平衡。

  (3)局部平衡与全局平衡。

  财政状况是国民经济运行的综合反映,财政收支是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财政政策又是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研究财政平衡,才能分析财政平衡状况的原因和后果,探求改善财政状况的对策,从而运用财政政策有效地调节经济运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以及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4)中央预算平衡和地方预算平衡。

  实行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财政已成为相对独立的财政主体,在中央预算与地方预算分立的情况下,一定要分别考察中央预算的平衡与地方预算的平衡。

  (5)预算赤字、决算赤字和赤字政策。

  预算赤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在收支安排上就有赤字;决算赤字是指预算执行结果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赤字;赤字政策是指国家有意识地运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即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

  (6)真实平衡与虚假平衡。

  研究财政平衡还必须密切注意财政平衡的真实性,因为有时也可能出现虚假的平衡,即假平衡却是真赤字。虚假平衡主要表现为由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形成的“财政性挂账”。财政虚假平衡有较大的错觉,即在实际上已存在赤字的情况下,还可能误认为财政状况良好,从而导致决策上的失误。

财政平衡的必要性

  财政平衡是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总量及其结构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整体平衡的目标是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大体平衡,财政平衡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局部平衡,因而对社会总供给平衡而言,财政平衡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研究财政收支平衡必须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平衡角度去研究,就财政本身研究财政平衡难以得出全面的、正确的结论。

  财政收支是否平衡对制约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总量平衡及结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财政收支平衡是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的重要保证,而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是国民经济得以顺利运行的必要条件。它是~种复杂的动态过程,包括国民经济中的物资可供量(有效供给)与社会购买力(有效需求)数量相当、结构适应、流通顺畅。

财政平衡的历史发展

  早在中国奴隶社会就有“量入以为出”(《礼记·王制》)的记载(见量入为出)。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家财政一般也要求收支平衡,其出发点在于简政节支,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要求。到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出现严重经济危机之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相继采取赤字财政政策,试图通过扩大政府开支来扩大就业,增加有效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发展,以缓和经济危机。赤字财政已成为现代资本主义财政的一个基本特征。以美国经济学家P.A.萨缪尔森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提出财政周期平衡理论,这是放弃年度收支平衡,只求在一个经济周期内实现财政平衡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周期性波动,国家财政对经济的干预和渗透应当是赤字与结余的交替使用,以适应经济周期的变化。依据这种理论所实行的财政政策被称之为“补偿性财政政策”,即在经济萧条阶段,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在经济繁荣阶段,则实行盈余财政政策,并以繁荣时期的财政盈余来弥补经济萧条时期的财政赤字,实现财政收支的周期性平衡。但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经济危机时的财政赤字所造成的通货膨胀等消极后果,是无法用繁荣时期的财政盈余抵消的。在补偿性财政政策下,并没有出现经济繁荣时期的财政结余,更谈不上熨平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震荡,而普遍出现的却是西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滞胀”局面。因此,各国政府不得不放弃周期平衡理论和赤字财政政策,纷纷寻找救治经济危机的新药方。

  中国坚持实行“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财政政策。因为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实践来看,不论出现过多的财政结余,还是财政赤字,都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利影响。过多的财政结余,会导致物资储备不合理,积压过多,资金周转减缓;出现赤字,可能导致财政性货币发行。从资金和物资的关系上说,是安排了一部分没有物资保证的支出,其结果会造成物资供应紧张,物价上涨,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财政收支平衡意味着财政分配与物资分配相适应,这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

中国实现年度财政平衡的途径

  在中国,最主要是发展经济,增收节支。从预算管理来说:

  (1)在编制预算时,要坚持收支平衡、量入为出的原则。如果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出现收支差额,则要及时采取措施增加收入,压缩支出,发行公债,以实现预算收支平衡。

  (2)在预算执行时,要加强税收征管,防止收入流失,严格控制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财政收支平衡。

  (3)编审决算时要严格核实各项收支,应收未收的收入,要坚决收上来;应该退库的收入,要及时办理退库,各项支出要严格按规定列入决算,消除财政虚假收入的情况,以实现财政收支的真正平衡。

财政平衡的宏观经济效应

  (1)财政平衡是稳定物价的前提

  价格是市场经济中的共同“语言”,物价的稳定与否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因素。财政收支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财政有盈余,意味着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运用,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出现财政赤字,意味着财政出现了超分配,如果不能用有效的方法加以弥补,就可能诱发财政性发行及物价上升,并传递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产生负面影响。

  (2)财政平衡是避免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基础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来考查,经济周期性波动(尤其是大幅度波动)是社会经济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就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而言,政府不仅具有短周期的调控任务,而且还要依据中长期发展规划对中长期经济活动进行调控。

  在这个操作过程中,财政平衡,特别是动态平衡或周期平衡,既是避免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基础,又是我国解决“二元经济”结构矛盾、深化体制改革,保持经济和社会平稳、和谐发展的动力。

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的关系

  财政平衡和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有三点:

  (1)财政平衡是社会总供求平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研究财政平衡必须与国民经济的整体平衡联系。

  (2)国民经济整体平衡的目标是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财政平衡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3)消费、储蓄、投资以及进口、出口属于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是通过市场实现,而政府收支属于政府行为。因而,财政收支平衡是掌握在政府手中的财政资金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财政平衡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间接调节社会总供给。

附件列表


0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商业承兑汇票保贴    下一篇 资金来源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