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级搜索
会计百科  >  金融  >  完全股份制

完全股份制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现行股份制越来越暴露出它在生产要素,尤其是人力资本的评价、计量、分配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这必然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郭承运教授提出了“完全股份制”的理论。“完全股份制”下,股本结构主要由“资金股”、“技术股”和“劳力股”组成;公司治理结构、利益分配、风险共担等方面,三种股权的地位与它们各自的比例相对应。

  对一定期间企业的产品实现的总价值,先扣除物化劳动消耗和活劳动消耗(即向劳动者支付的“生活工资”),给国家上缴税收后形成的利润,按资金股、技术股和劳动力股进行红利分配。

  随着社会发展,它还可以根据客观需要,通过调整各生产要素在分配等环节的比重,突出重点生产要素的作用。

  总之,它对三个最主要的生产要素的贡献考虑得比较全面深刻,所以称之为“完全股份制”。

目录

完全股份制的特点

  “完全股份制”既不同于现行的股份制,也有别于知识付酬、利润分享、职工持股、利润共享和“泛股份制”等西方的薪酬理论和模式。因为“完全股份制”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它充分肯定了资金、技术特别是劳动者在生产经营中对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贡献;二是将现实生活中朦朦胧胧地考虑劳动者对剩余价值的贡献的思想显现化,并明确为可以与资金股和技术股等同对待的劳力股;三是提高了劳动者在企业生产劳动、经营管理中的地位,甚至是在企业的创建和发起中的地位。

完全股份制的意义

  “完全股份制”的提出,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思想,又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理念,实现了马克思总结和发现的剩余价值理论的目的,使剩余价值的概念更加一致。从而有利于打破了人类生产活动的“唯资本主义”和消灭剥削,使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经济活动的微观管理上趋于一致。

  “完全股份制”更好的解决了生产要素在利润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使利润分配向重点生产要素倾斜。尤其是“劳力股”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充分承认了劳动力在价值和剩余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和地位,真正实现了劳动者有其股,使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落到了实处。从而,更加突出了人力资源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减少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摩擦,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发展的动力,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同时有利于企业社会功能的实现,完善了企业的概念。“完全股份制”的出现对企业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模式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虽然,“完全股份制”在实践阶段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许多方面需要继续探索和完善,但是,“完全股份制”以其鲜明的特点和优势,必然成为股份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重要实现模式。

附件列表


0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系统偏差    下一篇 股份制

参考资料

[1].  股份制的沿革与发展_西安工业大学图书馆   https://lib.xatu.edu.cn/info/1171/5586.htm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