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干预失效
政府干预失效是指政府干预非但没有弥补市场失灵和克服市场缺陷,而是干扰了正常的市场规则,降低了市场效率。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
政府的运行是以政治权力为基础和前提的,而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权力不能创造财富,却可以支配财富,甚至凌驾于经济之上支配经济,这正是政府干预失效的根本原因。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诸多方面:
(1)政府决策失误。大的方面包括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失误,小的方面包括一个投资项目的选择或准公共物品提供方式选择不当等,而政府决策失误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
(2)寻租行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由于滥用权力而发生的寻租行为,也就是公务员特别是领导人员,凭借人民赋予的政治权力,谋取私利,权钱交易,化公为私,受贿索贿,为“小集体”谋福利,纵容亲属从事非法商业活动,等等。
(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也可视为政府干预失误。政府应提供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诸如经济形势判断、气象预报、自然灾害预测等都是引导经济运行的重要信息,一旦失误,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政府干预失效是指政府干预非但没有弥补市场失灵,而且干扰了正常的市场规则,损害了市场效率。
①财政职能的“越位”:指应当而且可能通过市场机制办好的事情而政府却通过财政手段人为地参与,如政府热衷于竞争性生产领域的投资,代替了市场职能。
②财政职能的“缺位”:指该由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办的事情而财政没有办或者没有办好,如公共设施、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投人不足等,这些都是政府干预失效或财政失职的表现。
政府干预理论概述
政府干预理论的背景主要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和随后的市场失灵理论的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市场机制无法有效调节经济,导致社会财富和资源集中,贫富差距扩大,劳资矛盾激化。这场危机促使经济学家们开始重新审视市场机制的作用,并呼吁政府介入经济调节。
理论内容:
1.弥补市场失灵理论的不足问题:政府干预的主要作用是弥补市场失灵。市场失灵包括外部性、垄断、收入分配不公和公共品供给不足等问题。政府通过干预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通过税收和补贴来纠正外部性,通过反垄断政策来防止市场垄断,通过转移支付来调整收入分配,以及通过提供公共品来满足公共需求。
2.政府的经济职能:政府在经济中的职能包括制定市场规则、监督市场运行、调控宏观经济活动等。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监督市场行为、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进行总体调节和控制,以促进市场发育和规范市场运行。
3.政府干预的方式和效果:政府干预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等措施,以刺激总需求和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则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这些政策的效果取决于政策的实施方式和经济环境的配合。
4.政府干预的局限性:尽管政府干预在弥补市场失灵方面有重要作用,但其效果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政府的决策过程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利益集团的影响,导致政策效果不如预期。此外,政府的过度干预也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