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月平均法
全月平均法是以本月的期初数量和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期初的进货成本,计算出本月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基础算出本月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库存实际成本。主要适用于生产企业的产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
全月平均法的计算公式
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举例:如果原有材料单价5元,数量5个,一次购入原材料实际单价6元,数量6元,那么当发出原材料时,我们算发出成本的单价则为:(5*6+5*6)/(5+6)=5.45元/个
全月平均法的优缺点
在全月平均法下,采用全月平均法使得本期销货成本介于早期购货成本与当期购货成本之间。这种方法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不易被操纵,因而被广泛采用。
全月平均法作为一种平均价格法,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价格波动趋势的影响;存货计价工作可以分散在月内进行。
缺点: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与现行成本相比毕竟物价是随行就市的,有比较大的差异。
存货计价方式
存货计价方式是企业在制订会计政策时,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决定着企业存货价值的计算逻辑,目前市面上存货计价方式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不过2006年出台的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
存货先进先出法是依据“先进先出”的原则,将最先购入的存货视为最先售出,以此计算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具体来说,当企业购入新的存货时,先将这些存货放置在原有存货的后面,形成一个新的存货队列。当企业销售存货时,最先购入的存货先被售出,其成本转移到销货成本中,而新购入的存货则留在库存中。
加权平均法是以月初结存金额加全月收入存货金额,除以月初存货数量加全月收入存货数量,算出以数量为权数的存货平均单价的一种计价方法。这种平均单价一般在月末平均加权一次。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
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加权平均单价*本期发出存货数量期末结存存货成本=加权平均单价*期末结存存货数量
如果计算出的加权平均单价不是整数,为了保持账面数字之间的平衡关系,可以采用倒挤成本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
计算公式如下:期末结存存货成本=加权平均单价*期末结存存货数量本期发出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成本采用这种计价方法,发出存货的单价只在月末计算一次,可以大大地简化平时的核算工作量,且计算方法简单。
但是,这种方法平时从账上无法提供发出及结存存货的单价和金额,因而,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
移动平均法,每次入库后,立即根据该存货当前的所有库存,按照在库总成本÷在库总数量的方式,重新计算出新的成本单价。如果此时对该存货进行出库,则按照新计算出来的成本单价进行出库。
“移动平均法”的计算公式:新的成本单价=在库总成本÷在库总数量=(入库前结存金额+本次入库金额)÷(入库前结存数量+本次入库数量)
个别计价法又称分批认定法、具体辨认法或分批实际法,指对每次或每批发出的存货进行个别辨认,明确属于哪一批或哪几批收入的存货,然后分别按照所属批次的实际入库成本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后进先出法,按照库存商品最近购入的顺序进行成本核算,即假定最后购入的库存商品最先被销售或用于生产。这种方法可以在价格上涨时降低税负,但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可能导致库存价值被低估。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