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计划
风险管理计划就是制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以及风险减缓策略,确定哪个部门去进行风险管理,为项目的风险管理提供完整的行动纲领。风险管理计划也是确定如何在项目当中进行风险管理的活动,以及制定项目风险管理计划的整体过程。
同时,风险管理计划是项目定义说明书的组成部分,其计划编制是识别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给出相应处理措施(包括转移、规避或降低)的过程。对于执行中的项目,由于不断有新情况发生,项目可能会面临新风险,有时还需要编制附加风险管理计划。
风险管理计划的内容
风险管理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1、确定实施风险管理可以使用的方法,工具以及数据的来源。
2、确定风险管理计划当中每一项活动的领导支援和风险管理团队的成员组成,为这些角色分配人员并且澄清不同人员的职责。
3、分配资源并且预计风险管理需要的费用纳入到项目成本基线。
4、确定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当中实施风险管理过程的次数和频率,并且确定应当纳入项目进度计划的风险管理活动。
5、在风险识别的过程之前先在风险管理规划过程当中,对于风险类别进行审查。
6、为了能够确保风险定性分析过程当中的质量以及可信程度,要求界定不同层次的风险概率已经影响在锋线计划制定过程当中,通用的风险概率水平以及影响水平的界定,会根据个别项目的具体状况调整,方便在风险定性分析过程当中应用。
7、根据风险可能对实现项目目标产生的潜在影响进行风险优先排序,风险优先排序的方法就是使用对照表或者是概率以及影响矩阵形式。
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风险管理是一项有目的的管理活动,只有目标明确,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否则,风险管理就会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意义,也无法评价其效果。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等环节。
1.风险的识别
风险的识别:是经济单位和个人对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整理,并对风险的性质进行鉴定的过程。
2.风险的估测
风险的估测: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的详细损失资料加以分析,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风险估测的内容主要包括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两个方面。
3.风险管理方法
风险管理方法分为控制法和财务法两大类,前者的目的是降低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重点在于改变引起风险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后者是事先做好吸纳风险成本的财务安排。
4.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分析、比较已实施的风险管理方法的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契合程度,以此来评判管理方案的科学性、适应性和收益性。
风险管理的意义
(一)风险管理对企业的意义
1.风险管理有利于维持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使企业充分了解自己所面临的风险及其性质和严重程度,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或者当风险损失发生时能够得到及时补偿,从而保证企业生存并迅速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2.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方面通过风险管理,可以降低企业的费用,从而直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有效的风险管理会使企业上下获得安全感,并增强扩展业务的信心,增加领导层经营管理决策的正确性,降低企业现金流量的波动性。
3.风险管理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有效的风险管理有助于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创造条件,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风险管理对个人与家庭的意义
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防范个人与家庭遭受经济损失,使个人与家庭在意外事件之后得以继续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一个家庭能否有效地预防家庭成员的死亡或疾病、家庭财产的损坏或丧失、责任诉讼等风险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困扰,直接决定了此家庭的成员能否从身心紧张或恐慌中解脱出来。他们所承担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压力减少了,就可以在其他活动中更加投人。
(三)风险管理对社会的意义
风险管理对于企业、个人与家庭和其他任何经济单位,都具有提高效益的功效,从而必然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得到保证或增加。同时,风险管理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使风险处理的社会成本下降,使全社会的经济效益增加。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