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级搜索
会计百科  >  会计  >  干净盈余

干净盈余

财会术语

  干净盈余就是企业来自于经营活动的收益,也就是说企业所有来自于“利润表”的收益。1995年,费尔萨和奥尔森(Feltham and Ohlson)提出了干净盈余理论,为根据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数据来评价一个企业的市场价值提供了数学模型。

  其中,资产负债表表示企业在一定日期(通常为各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业主权益的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利润表是用以反映公司在一定期间利润实现(或发生亏损)的财务报表。它是一张动态报表。

目录

干净盈余的解析

  企业的收益当然应该都是利润表上的“收益”。然而,问题就出来了——并不是所有的“收益”都是“利润”,能在“利润表”里反映。也就是说,在会计处理上,并不是所有引起企业净资产变动的活动都会在“利润表”里反映。

  干净盈余是会计上的“全面收益观”和“不全面收益观”之争。“全面收益观”认为所有引起企业净资产变动的活动都应该在“利润表”里反映。“不全面收益观”当然是持“中庸”的意见,认为并不是所有引起企业净资产变动的活动都应该在“利润表”里反映。到底谁对谁错呢?其实无所谓对错。它们都是适应一定时期的产物——“不全面收益观”更具稳健性,“全面收益观”更具公允性。只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报表使用者素质的提高,“全面收益观”必然会取缔“不全面收益观”。

  以我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为例,它充分体现了从“不全面收益观”到“全面收益观”的过渡。例如“债务重组”的收益或损失,以前是贷计或借计“资本公积”,然而在新准则下却分别计“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这样就把以前不在利润表里反映的,却又引起企业净资产变动的活动“放入”了利润表。同时还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等等。

  同时,我们还应改意识到,我国现在还处在两种收益观的过渡时期,还有不少收益或损失是不影响利润表的。例如“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存货或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型房地产”和“企业接收捐赠的收入”等等。这些都是只因起“资产负债表”的变动,不引起“利润表”的变动。

  或许,如果有一天我国的报表使用者能够轻易的识别企业的“经常性”和“偶然性”收益或损失时,那就是“全面收益观”在我国的普及之时。同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勾稽关系也会更强,对企业的价值反映会更真实、可靠。

附件列表


1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固定资产循环    下一篇 固定资产使用费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