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级搜索
会计百科  >  审计  >  经济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是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利用专门的审计方法和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就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审查的行为。

  经济效益审计通过收集和整理有关审计证据,以判断经营管理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和效益性,同时也可以用于评价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的开发和利用途径及其实现程度。

目录

经济效益审计的特性

  1、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主体具有独立性,必须是具有法定资格的专业审计机构和人员,这些机构和人员在审计中必须保持独立的地位和身份,保持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

  2、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客体具有广泛性,包括企业各种资金及使用资金的部门,甚至使用资金的计划、管理等各个环节。

  3、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依据具有规范性,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制度、计算、预算、方案等等及同类行业的历史水平。

  4、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具有独特性,主要表现为审计工作结束后只出具经济效益评价审计报告及审计建议书,一般不需作出审计决定。

  5、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且有多样性,除常规审计方法外,还句括一些现代经济管理技术,如经济活动分析,统计分析、管理咨询、经济预测等领域内所使用的方法和技术。

  6、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具有建设性,主要是核实公共资金的效益,评价经济运行过程及其结果,明确其经济责任,提出审计建议。

  7、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具有宏观性,主要是通过对企业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效益性的评价,以促进企业资金支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经济效益审计报告的特点

  经济效益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在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结束时发表审计意见、作出审计评价和提出审计建议的一种书面文件,是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一项最为重要的文件。其特点为:

  1、经济效益审计报告内容有时是综合性的;

  2、经济效益审计报告更侧重建设性;

  3、经济效益审计报告一般采用详式报告的形式;

  4、经济效益审计报告中审计结论强制性的程度较低,经济效益审计一般不作出审计决定。

经济效益审计的实施方法

  1、系统分析法。系统分析是一种组织管理分析的方法,需要用到多种学科的内容和方法,包括系统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工程等学科涉及到的分析方法。其特点是分析规模庞大,涉及因素众多。适用于结构复杂,目标多样,功能综合、模糊性大和承受的风险大等系统工程的分析。由于经济效益审计具有全面性、统一性和科学性的特点,进行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必须把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利用系统分析方法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必须注意整体性、相关性、最优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在对被审计单位全面经济效益或经济效益某一方面进行事前或事后审计时,要应用各种专门方法,在审计目标确定、审计对象测试、效益因素分析、系统项目(组织、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建议与措施),审计报告与结论编写等一系列审计环节中对审计事项进行全面综合和系统的分析评价。

  2、数量分析法。考核经济效益指标的完成情况是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内容,而经济效益的指标大多数是数量分析的指标。因此,在进行效益审计时,必须广泛采用数量分析方法。运用数量分析方法进行效益审计时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有机结合;二是静态分析动态分析的有机统一。

  3、现代管理数学法。经济效益审计要实行事前和事后审计的有机统一,就要更多运用现代管理数学法,对经济活动中的各个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价,用较为准确和科学的信息资料帮助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并辅助企业的决策,提高经营决策、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各种科学的计算方法、管理方法以及有关的管理模型,以便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有效地控制,最终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4、人的行为分析法。人的行为对经济效益影响很大。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善经营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生产活动只有通过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才能完成,经济效益审计要从中国特点和现实出发,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研究分析干部和职工在两个文明建设和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通过人的行为的有效性寻求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措施。

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意义

  1、开展效益审计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能促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开展效益审计,通过对企业管理效能和经济决策的评审以及对企业基本经济活动流程的审查,完善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树立科学管理意识,提高经济效益。

  2、开展效益审计可全面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控制是内部审计的三大职能。多年来,内部审计人员运用传统的财务审计手段,查错纠弊,严法纪,促管理,充分发挥经济监督、经济控制的职能,赢得了“经济卫士”的称号。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对内部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企业管理者不仅重视查出的问题,而且更关心今后如何规范,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能诊断而且会治疗。而要做到对症下药,就必须对企业经营情况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所以内部审计不能仅仅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而应扩展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不应只重视事后审计,而应扩展到事前审计、事中审计。深入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延伸了审计范围,拓展了审计领域,完善了内部审计的内容。

  3、经济效益审计是内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的最佳结合点,有利于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多年来,由于隔阂很多,审计人员往往无法了解企业的一些真实情况,审计质量也因此受到影响。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建设性审计,与被审计单位的追求目标是一致的,能得到被审计单位的配合。

经济效益审计与其他审计的区别

  1、目的不同。经济效益审计注重评价经济活动的效益性,主要审查是否全部开发利用了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从而提出审计建议及措施。其他审计的目的则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性的审查,促使被审计单位维护国家的财经法纪,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审计内容不同。经济效益审计内容包括审查生产力各要素的开发和利用情况;审查和评价企业的管理素质和水平。其他审计的内容主要是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收支方面有无违反国家财经法纪的行为(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账务处理是否合法合规(财务审计);通过对各种财务指标的分析,正确评价经济活动的效益性;指出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对单位违纪违规行为按规定作出处罚的决定。从广义上看,效益审计涵括了财务审计的内容,在审计实践中,很多审计部门均是从财务审计入手的。

  3、审计原则不同。效益审计的评价原则一般有三条:一是坚持宏观经济效益指导微观经济效益;二是坚持当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的统一;三是坚持经济效益与非经济效益相结合。而其他审计的评价原则主要有两条:一是依法审计;二是客观公正。这两条原则实质上反映的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4、效益审计和其他审计在方法上各有侧重。如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审计的重点集中在各种收入项目和成本费用以及留存收益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上,一般用盘点法、核对法、对比法;而经济效益审计除采用财务审计的一般方法外,还要根据需要适当地运用一些现代的管理方法,如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净值法、价值工程法,等等。

附件列表


3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有条件拨款    下一篇 公司债权人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