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会计百科  >  经济  >  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

  1984年,弗里曼出版了《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与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相比较,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与企业决策行为相关的现实及潜在的、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的人和群体,包括企业的管理者、投资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债权人、社区、政府等,这既包括股东在内,又涵盖了股东之外与企业发展相关的群体。每个利益相关者群体都希望组织在制定战略决策时能给他们提供优先考虑,以便实现他们的目标,但这些权益主体的相关利益及所关心的焦点问题存在很大的差别,且往往互有矛盾。公司不得不根据对利益相关者的依赖程度作出权衡,优先考虑某类利益相关者。“股东优先”的治理模式正是因此而产生的。然而,企业虽是由出资者设立,以获取盈利为出发点,但其毕竟是存在于社会之中,与社会及其他社会成员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这些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承担着不同的风险,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其能否有效处理同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而股东只是利益相关者之一。因此,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来分析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如今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目录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要点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现代公司中,所有权是一个复杂的概念,讨论公司治理以所有权为起点“是彻底错误的,是高水平的误导”,股东并不是唯一的所有者,他们只能拥有企业的一部分。传统理论把作为所有者的一切权利和责任赋予股东,并非出于社会科学的规律,而仅仅是一种法律和社会惯例而已。

  (2)并不是只有股东承担剩余风险,职工、债权人、供应商都可能是剩余风险的承担者,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投人都可能是相关专用性资产,这部分资产一日改作他用,其价值就会降低。因此,投入公司的这部分资产是处于风险状态的,为激励专用性资产进人公司,需要给予其一定的剩余收益,应该设计一定的契约安排和治理制度来分配给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一定的企业控制权,即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应该参与公司治理。

  (3)该理论还从对企业发展的贡献上说明了重视非股东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必要性。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绝大多数资本所有者只是小股东,只不过是市场上的寻利者,大多只会“用脚投票”,而放弃“用手投票”权,对企业承担的责任日益减少。真正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操心的,是与企业利害关系更为密切的经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公司治理结构不能仅仅局限于调节股东与经理之间的关系,董事会决策机构中除了股东代表以外还应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代表。

  (4)该理论还从产权角度论证了其“新所有权观”的合理性。出资者投资形成的资产、公司经营过程中的财产增值和无形资产共同组成公司的法人财产,法人财产是相对独立的。

利益相关者理论对管理者的启示

  利益相关者理论探讨了组织除了增加股东财富,还应该树立更广阔的目标。

  该理论指出组织必须以保持盈利、维持业绩为前提,否则无法满足任何人的利益需求。

  但是,一个组织也应该尽量同时满足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从而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提升。

  该理论对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它启发管理者有必要识别最重要、相关性最高的利益相关者。

  但知之非难,行之不易,管理者需要投入时间和资源来识别哪些利益相关者在权力、合法性和紧追性方面对其所在组织有最大的影响力。

  一旦识别出利益相关者,就需要管理者与他们建立联系、进行沟通,确保自己清晰认识并了解他们对组织的期望和需求。

  要兼顾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一切需求和期望并不现实,这就要求管理者利用某些方法确立优先级,将其中某些需求或要求优先化处理。

  这也绝非易事,举个例子来说,企业出于社会因素考虑而牺牲经济效益就可能会招致某些股东的反感。

  最后特别要指出的是,只有管理者自己可以决定应该下放给利益相关者多少权力和权限,决定给予利益相关者约束管理行为的程度。

附件列表


0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授权签字人    下一篇 准公共物品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