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行为动机
纳税行为动机可以被描述为在纳税个体内部存在的迫使其采取行动的一种驱动力。这种驱动力表现为一种紧张状态,它因为某种需要没能得到满足而存在。纳税人会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通过采取某种行动来降低这种紧张状态。纳税人采取的这种行动会使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并因而使得他们感受到的紧张状态得到缓解。
纳税行为动机的动态机制
纳税行为动机是与生活经验相互作用而不断变化的高度动态的结构。需要与目标也依据纳税人的身体条件、环境、与他人的交往以及个人的经验而不停地成长与变化。当需要得到满足,纳税人会出现新的或更高水平的需要而导致紧张状态并诱发纳税人的活动。实现目标的纳税人会为自己设置新的和更高的目标。当纳税人不能达到他所期望的能满足自己需要的某个特定目标或某类目标时,经常会产生挫折感。一些纳税人会设法去围绕障碍寻找克服的办法来应付挫折,如果是不能克服的,他们会去寻找替代目标。另外一些缺乏适应性的纳税人可能会把无法达到目标看作是个人的失败。这些纳税人可能会采取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免受伤害。
防御机制包括攻击、合理化、退缩、压抑等行为:
(1)攻击。
体验挫折的纳税人可能会借助攻击行为来试图保护自尊。纳税人偷税被发现时有时会采取暴力抗税行为就是攻击行为的佐证。
(2)合理化。
合理化是纳税人经常采用的一种防御机制。有时,纳税人会捏造貌似真实的理由来解释没能达到目标的原因从而重新定义挫折情境。或者,纳税人也有可能会得出目标不值得去追求的结论。纳税人有时会把自己的偷漏税行为归咎于税务机关的失职或税收制度的不完善。
(3)退缩。
纳税人经常从挫折情景中退缩出来以得到解脱。比如说,进行避税但没有达到预定目标的纳税人可能决定不再花费大量的成本去避税。
(4)压抑。
税人避免因遭受挫折而产生紧张的另一种办法就是压抑那些没有得到满足的需要。纳税人可能强迫自己不去理会某种需要。
纳税行为动机过程模型图
相关术语
纳税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法定的税率,将财产或者收入用于支付国家所征收的各项税费的行为。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是主要的两项纳税义务。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所获得的各项财产和收入所征收的一项税费;企业所征税是对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获利润所征收的一项税费。
纳税人亦称“纳税义务人”、“课税主体”,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也是税收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税收制度一般是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从法律的角度划分,纳税人包括自然人与法人两种。自然人是指具有权利主体资格,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享有财产权力,承担义务并能在法院和仲裁机关起诉、应诉的个人。不论成年人或未成年人、本国人或外国人,均属自然人;法人是指有独立的组织机构和独立支配的财产,能以自己的名义参加民事活动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在我国,一切享有独立预算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各种享有独立经费的社会团体,各种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等都是法人。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