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级搜索
会计百科  >  金融  >  贷款回收率

贷款回收率

风控指标

  贷款回收率是指,一定时期内贷款收回额占贷款发放额或累计额的比例,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贷款收回情况和贷款管理水平。

  贷款回收率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而通过期货市场掌握企业原材料、产品或存货的真实价值以及企业的资金运用情况,对于商业银行控制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目录

贷款回收率的计算公式

  贷款回收率的计算公式为:

  贷款累计收回率=本期贷款累计收回额/本期贷款累计发放额

  到逾期贷款收回率=本期到逾期贷款累计收回额/本期到逾期贷款累计额

  例:某专业银行199×年×月共收回三笔贷款,金额分别为200万元,100万元和150万元,贷款累计收回额是450万元,同期发放各种贷款1笔,金额为3000万元。贷款累计发放额为3000万元,则该月份

  贷款收回率=(200+100+150)/3000=450/3000×100%=15%

  一般情况下,随着扩大再生产的发展,199×年贷款累计发放额总是大于上年度的贷款累计发放额,从而大于本年度的贷款累计收回额。因为贷款的发放与收回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因此,贷款累计收回率指标常常小于100%。对于个别贷款项目来讲,如果过去陈欠款多,在计算期又控制,停止发放新贷款,即主要是清理收回陈欠款时,贷款累计收回率会大于100%。

  如果生产周转贷款的累计收回率和净收回率都超过100%,说明本年度在收回过去陈欠款方面比较有成效;反之,百分比率越低,说明陈欠款越多。

贷款

  贷款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币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广义的贷款指贷款、贴现、透支等出贷资金的总称。银行通过贷款的方式将所集中的货币和货币资金投放出去,可以满足社会扩大再生产对补充资金的需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银行也可以由此取得贷款利息收入,增加银行自身的积累。

  贷款管理:

  按照人行及监管机构要求,贷款管理实行行长负责制,同时要求商业银行建立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设立健全的信贷工作岗位,明确职责。除此之外,还需建立员工离职审计制度。

  贷款管理实行行长(经理、主任,下同)负责制。贷款实行分级经营管理,各级行长在授权范围内对贷款的发放和收回负全部责任。行长可以授权副行长或贷款管理部门负责审批贷款,副行长或贷款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当对行长负责。银行各级机构也应建立有行长或副行长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贷款审查委员会(小组),负责贷款的审查。

  商业银行应建立和健全信贷工作岗位责任制。各级贷款管理部门应将贷款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的管理责任落实到部门、岗位、个人,严格划分各级信贷工作人员的职责。如贷款调查评估人员负责贷款调查评估,承担调查失误和评估失准的责任;贷款审查人员负责贷款风险的审查,承担审查失误的责任;贷款发放人员负责贷款的检查和清收,承担检查失误、清收不力的责任。此外,商业银行对大额借款人还应建立驻厂信贷员制度。贷款管理人员在调离原工作岗位时,应当对其在任职期间和权限内所发放的贷款风险情况进行审计。

  最后,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业务量大小、管理水平和贷款风险程度确定各级分支机构的审批权限,超过审批权限的贷款,应报上级审批。各级分支机构应根据贷款种类、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和抵押物、质物、保证人等情况确定每一笔贷款的风险度。

附件列表


0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呆账核销    下一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