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理性
经济理性的特征
1、经济主体是利己的,只看重主体的需求。因此,他应该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康德提出‘人是目的’......人的目的是绝对的价值......‘人是自然界的最高立法者’”是这一观念最充分的体现者。
2、经济理性具有工具性的特征。经济理性“最终导致了人对自我的世界性存在的遗忘......人沦落为单面的物质人和经济人......人完全丧失了作为人的自神自圣的根底信仰,人的灵魂、心灵、情感、意志完全为物所充满......物和机器成为人的世界性存在本身,把自己变成生活的机器并不遗余力地追逐物和物化,成为人之为人的最后归宿。”因此,经济理性只会使劳动者失去人性变为机器;只会使人和人的关系变成金钱关系;只会使人和自然的关系变成工具关系。
3、经济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因此,他要按照最大化原则进行计算,即对“成本”和“收益”做比较分析,当“成本”定时,人们去追求尽可能多的“收益”,当“收益”定时,人们去追求尽可能少的“成本”,当资源面对一系列给定的“成本”与“收益”时,人们去追求其中差距最大的。
突破经济理性的必要性
随着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增强,经济理性不断膨胀,给人类带来了殷实的物质财富。但是在纯粹的经济理性支配下,人们只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忽视人类和自然界的价值,最终导致现实中的环境问题,所以超越经济理性就显得尤为紧急和迫切。
第一,经济理性忽视人类整体价值。
经济是人—社会—自然统一体的一部分,经济和社会是密不可分的。但是经济理性却把社会因素排除在外,只追求经济的增长,因而这种增长是一种病态的增长,是经济不公正的体现,因为经济增长的同时却带来了世界性的贫困,经济增长使社会财富源源不断地注入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却更加贫困化。
第二,经济理性忽视自然界的价值。
经济理性忽视自然界的价值,因为建立于其基础之上的边际效用理论漠视了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忽视了环境。边际效用理论,从表面看,是以承认资源有限为前提的。
第三,经济理性造成环境问题恶化。
经济理性作为一种世界观是机械主义的,因为它仅仅以经济增长为唯一目的,环境问题是不被考虑在内的。
经济理性主义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