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经济术语
工资统计
工资统计针对的并不是全国所有就业人员,而是受雇于单位的就业人员。个体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等并未涵盖在内,因为这部分人不属于雇用就业而属于自主就业,他们的收入中既包含了劳动报酬,也包含了经营收入,且两者无法清晰地区分。将统计对象限定在单位就业人员的范围,是世界各国工资统计的通行原则。
单位就业人员的收入并非都统计为工资,按照《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只有劳动报酬性质的收入才属于工资,劳动保护费、福利费和单位负担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并不包括在内。
工资统计的不仅仅是就业人员个人实际拿到手的部分,还包括个人实际支付的由单位代扣代缴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和个人所得税。
2009年以前,工资统计的范围是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各种联营经济、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中外(港澳台)合资合作企业,以及外商和港澳台商独资企业等,未包括城镇私营单位。2009年,国家统计局正式建立了私营单位工资抽样调查制度,开始组织对私营单位的工资统计调查。2020年,建立了一套表单位全面调查、非一套表单位抽样调查、覆盖城乡全部地域的劳动工资统计调查制度,每年发布城镇非私营单位、城镇私营单位以及分地区、分行业、分登记注册类型的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
平均工资概述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