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规则
会计规则是复式记账法应遵循的规则,具体表现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其中复式记账法是指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会计规则,也是指所有能对会计实务起约束作用的原则、准则、法规、条例和道德守则等的总和,是应会计实践需要而发展起来而又用于指导和约束会计行为的准绳。其中,会计行为是提供会计信息的行为,即会计信息的生产和分配活动。会计行为目标可概括为会计目标和会计行为主体动机两者互动均衡的结果,其中含有会计最终目的,即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有关需要。
会计规则的发展
企业组织形式经历了由独资、合伙到公司制的变迁。在发展初期的独资企业中,所有者和经营者往往合二为一。随着其后经济的迅猛发展,规模经济对资本积累和积聚的影响,各种复杂的公司组织形式开始出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开始分离,现代企业制度就是建立在委托代理的基础上的。此时,企业成为各方契约的交合点,资本所有者用资本出资,人力资源所有者用自己的劳动和知识出资,要求共同分享企业创造的利润,这就推动了会计规则相应的发展,来规范经济行为,适应社会制度的变迁,以更好的为经济服务。在变革中,政府为了税收和宏观调控的需要也加入其中。由于现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高度发达和衍生工具的不断出现,债权人、潜在投资者等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也加入其中,于是就形成了政府、股东、经营者、债权人、潜在投资者或者说是社会公众等各方共同分享企业利润这块“蛋糕”的局面。
会计规则的意义
会计规则的意义在于制定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制定出有利于自身的会计规则,从而谋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如果委托代理造成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他们的利益归属就会不一致。经营者关心的是他本身的价值体现和收入,而此时股东对会计规则制定权就有分享的要求,要对经营者根据会计规则的要求进行约束和激励。
会计规则制定权分享可以促使社会资源在博弈中达到相对的最优状态。一些不必要的经济危机和资源浪费或许能够避免,这也成为我们研究会计规则制定权分享的重要原因之一。
会计规则与会计准则的比较
会计规则与会计准则不同,“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按其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会计准则可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账目核算、会计报告的一套文件,它的目的在于把会计处理建立在公允、合理的基础之上,并使不同时期、不同主体之间的会计结果的比较成为可能。按其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会计准则可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