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会计百科  >  经济  >  劳动的边际产量

劳动的边际产量

经济术语

  劳动的边际产量(MPL)是指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多雇用1单位劳动所带来的额外产出,即:MPL=F(K,L+1)-F(K,L)。

目录

劳动的边际产量概述

  劳动的边际产量,即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

  要注意的是,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这就是说,生产过程表现出边际产量递减(一单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性质)。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那它关注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关注生产和销售产品所带来的财富。因此,在决定雇用多少工人生产产品时,企业会更多地考虑每个工人能带来多少利润。

  由于利润是总收益减总成本,因此,增加的1个工人的利润是工人对收益的贡献减去工人的工资。

  为了确定工人对收益的贡献,必须把劳动的边际产量变为边际产量值。

  任何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值就是该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品的市场价格。

  由于一个竞争企业的市场价格是不变的,而边际产量随着工人增加而递减,因此,边际产量值(与边际产量本身一样)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经济学家有时也把边际产量值称为企业的边际收益产量,它是企业从多使用一单位生产要素中得到的额外收益。

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MP(marginal product):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增加一种要素投入,当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数值时,边际产量递增;当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某一特定值时,边际产量最终会递减。

  边际(margin),就是指边缘、额外、追加之意。它被人们用来揭示两个具有因果或相关关系的经济变量之间的动态函数关系。当某一经济函数中的自变量发生一个微小单位的数量变化时,因变量因此而发生的相应的数量变化值,被称为该因变量的边际值。

  微观经济学中的边际是指自变量增加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增加量。“边际”这个词在经济学中常见,许多人觉得不好理解,其实这就像隔着一层窗户纸,捅破了就没什么神秘的了。经济学家把所研究的各种变量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最初变动的量,因变量是由于自变量变动而引起变动的量。边际分析就是分析自变量变动与因变量变动的关系。自变量变动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动量称为边际量。在考虑一个决策时,重要的是考虑边际量,因此,要运用边际分析法。

附件列表


0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GDP缺口    下一篇 资本深化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