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会计百科  >  经济  >  等价交换

等价交换

  等价交换指的是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按照它们各自具有的价值量相交换。是商品交换的一般原则。

  其中,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物物交换中,交换双方总是能大体地估算出对方的劳动耗费,从而实现等劳动耗费的交换。货币出现以后,商品和货币的交换成为普遍形式,因而等劳动时间交换体现为价格与价值相符。但实际上,商品的价格并不总是同价值相一致的,只有在供求平衡的条件下才与价格相一致。在商品交易竞争中,商品的供求不断变化,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求过于供时价格上涨。这种由市场调节的价格升降又反过来引导生产和消费,从而影响市场供求,驱使供求趋向一致,导致商品价格向该商品的价值靠拢。市场价格围绕市场价值的运动,使价格在趋势上与价值趋于一致,使等价交换原则得以表现出来。

目录

等价交换的原则

  等价交换的原则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它保证各物质部门的生产耗费从商品的出售价格中得到补偿,并获得平均利润,从而使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如果价格长期低于价值,企业出售产品所得不足以弥补原材料和人工耗费,或不能取得利润,企业就不可能扩大生产规模甚至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社会再生产过程就将中断。如果价格长期高于价值,企业轻易获得超额利润,则会影响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

术语解释

  供求平衡是指消除供求之间的不适应、不平衡现象,使供应与需求相互适应,相对一致,消除供求差异,实现供求均衡。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标准生产条件下,即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必需的劳动时间。

  劳动耗费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活劳动物化劳动,其中活劳动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体力和脑力的耗费,物化劳动是指凝结在劳动对象中体现为劳动产品的人类劳动。

附件列表


0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长期贷款    下一篇 增资扩股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