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级搜索
会计百科  >  经济  >  冰雪经济

冰雪经济

综合经济体系

  冰雪经济,是以冰雪资源为基础,以冰雪运动为引领,涵盖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等相关产业的综合经济体系,具有能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等显著优势。冰雪资源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贵财富,发展冰雪经济,就是将这些“冷资源”转化为“热产业”,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转化为人民心中美好难忘的冰雪体验、冰雪记忆。

目录

冰雪经济的概念解读

  冰雪经济是以冰雪资源开放利用为基础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总称,具有投资相对少、能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等显著优势。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有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还有助于促进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更有利于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

  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以来,我国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突破,“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从愿景变成现实,冰雪产业的“冷资源”已经转化成“热经济”,在拉动地方经济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尽管发展态势令人欣喜,但我国冰雪产业仍面临总体规模偏小、配套基础设施不够健全、资源要素瓶颈制约发展、高端冰雪赛事活动不足、冰雪科技成果转化偏低等诸多困难。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旨在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以冰雪运动为引领,带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冰雪经济成为新增长点。《意见》从8方面提出系列举措。一是持续推动冰雪运动发展。二是完善冰雪经济产业链条。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四是培育壮大冰雪经济经营主体。五是促进和扩大冰雪消费。六是强化冰雪经济要素保障。七是深化冰雪经济对外合作。八是加强服务保障。

冰雪经济的核心特征

  冰雪经济的核心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资源依托型:冰雪经济的发展高度依赖自然或人工冰雪资源,这些资源是冰雪经济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多业态融合:冰雪经济涵盖了运动、旅游、装备、文化等多个领域,各领域之间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共同推动冰雪经济的繁荣。

  政策驱动: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是冰雪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冰雪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大力发展冰雪经济的原因

  (一)政策驱动与战略需求

  国家政策的密集出台为冰雪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例如,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到2027年冰雪经济规模达到1.2万亿元,2030年达到1.5万亿元的目标。此外,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等国际赛事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推动了冰雪运动的普及,巩固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成果,为冰雪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消费升级与内需拉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冰雪旅游、冰雪运动等消费项目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据统计,2023-2024冰雪季消费规模超过1500亿元,冰雪旅游收入达到5500亿元。同时,冰雪消费的客群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35岁以下用户占比接近80%,这一庞大的年轻消费群体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为冰雪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冰雪经济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东北、华北、新疆等传统冰雪资源丰富地区直接受益于冰雪经济的发展,而南方地区通过建设室内滑雪场等方式实现“冰雪南下”,进一步拓展了冰雪经济的发展空间,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例如,哈尔滨、长白山等地通过冰雪旅游带动了餐饮、酒店、交通等全产业链的增长,2024年哈尔滨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39%,充分展现了冰雪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强大带动作用。

  (四)产业升级与就业促进

  冰雪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升级转型,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冰雪装备制造业快速扩张,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240亿元,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300家增长至900家。同时,冰雪培训、赛事运营等轻资产服务领域也不断发展壮大,为社会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就业岗位,有效促进了就业增长。

冰雪经济产业链全景解析

  (一)上游:资源与装备供给

  冰雪场地建设是冰雪经济产业链的上游环节之一,包括自然冰雪场地和人工冰雪设施的建设。自然冰雪场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新疆等地区,而人工冰雪设施则更多地出现在南方的室内滑雪场。据统计,2024年全国冰雪场地数量达到2847个,其中滑冰场占比67%,滑雪场占比33%。装备制造也是产业链上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滑雪板、雪服、造雪机等各类设备的生产。目前,国内已形成了包括15大类冰雪装备在内的完整装备体系,卡宾滑雪、雪人股份等企业是其中的代表性企业。

  (二)中游:运营与服务

  中游环节主要包括冰雪运动与赛事的运营以及相关服务的提供。这包括冬奥项目(如滑冰、冰球等)和大众冰雪活动(如冰雪嘉年华)的组织与开展。同时,培训与教育也是中游服务的重要内容,涵盖了青少年冰雪课程、专业教练培训等多个方面,市场规模达到72.2亿元。此外,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冰雪产业也在加速数字化升级,虚拟冰雪体验、线上预订平台等新兴服务模式应运而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丰富的体验。

  (三)下游:消费与衍生

  下游环节主要涉及冰雪经济的消费终端和衍生产业。冰雪旅游是冰雪经济的核心收入来源,占比达到59%,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5247亿元。此外,冰雪文化娱乐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包括冰雪主题IP(如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冰雪影视(如《粉雪传奇》)等。同时,滑雪装备零售(如波司登、安踏等品牌)和地方特色餐饮(如东北菜、新疆菜)等衍生产业也随着冰雪经济的发展而日益繁荣。

冰雪经济的意义

  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冰雪经济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它有利于改善当地旅游环境,增强区域的知名度和形象,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通过冰雪经济的发展,可以激发地区经济的活力和创新,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高效方向转型。同时,也可以增加地区的软实力和品牌价值,推动经济的整体发展。

  三、提升地区形象和知名度:冰雪经济促进了当地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地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培育冰雪运动和竞赛人才:通过冰雪经济活动,可以为当地培育冰雪运动和竞赛人才,推动冰雪运动的发展和普及。同时,也可以通过支持和赞助冰雪竞赛活动,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

推动冰雪经济发展的举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全民“冰雪热”持续升温,冰雪“冷资源”向经济发展的“热动力”加速转化。与此同时,一些难点堵点痛点亟待破解。比如,冰雪场地设施建设等人为活动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负面影响,冰雪资源季节性限制和地区分布不均衡影响居民消费的持续性和积极性,冰雪经济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不紧密,资金、人才、用地等要素供给不足,等等。发展冰雪经济,应以创新发展为冰雪经济提质增效,因地制宜推动冰雪经济差异化发展,打破时间、空间、行业限制,充分发掘冰雪经济的丰富内涵,持续释放冰雪产业红利,推动冰雪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

  不断完善并加强冰雪资源保护体系建设。冰雪地区的生态系统独特且脆弱,冰雪资源开采、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冰雪产业运营等人为活动都可能对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产生负面影响。保护好冰雪地区生态环境是冰雪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脱离冰雪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搞冰雪经济发展无异于竭泽而渔。因此,发展壮大冰雪产业,需要聚焦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生态景观的营造、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和冰雪产业运营绿色化等方面,夯实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一是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滑雪场、冰雪场馆、综合服务区、冰雪度假小镇服务配套设施等整体布局,强化冰雪地区生态环境源头预防,分区分类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二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生态景观营造,注重避免或降低冰雪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对野生动物栖息地干扰,完善冰雪景区在水土保持、噪声控制、水资源高效利用、废水与废弃物治理等领域的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三是推进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和冰雪产业运营绿色化、低碳化,最大限度降低人工造雪过程中的水资源和能源消耗,推广使用可回收、可再利用的绿色材料和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减少有毒有害化学产品使用,推行绿色餐饮住宿服务。

  以消费需求推动和促进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冰雪消费数量的增加和消费需求的扩大,有利于激发关联企业活力,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冰雪资源分布不均衡,南北地区差异大,且冰雪产业发展时间短,季节性消费特征明显,多以体验式为主,尚未形成长期的消费习惯。为此,冰雪消费市场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相关行业标准还需进一步规范。一方面,需要强化冰雪文化宣传广告、理念广告、视觉形象展示,推出一批冰雪旅游和冰雪运动体验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公共冰雪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组织开展特色冰雪促消费活动,不断提高当地冰雪产品和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加大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力度,鼓励在公园、社区、学校等场所建设仿真冰场、旱雪场,鼓励采用前沿的制冷、造雪、雪道设计技术建设室内滑雪场等设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冰雪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利用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模拟真实场景,开发智能滑雪、滑冰等线上产品和服务,打造沉浸式冰雪体验场景,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滑雪、滑冰、冰雪乐园娱乐等体验,更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以全产业链条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冰雪经济是一个大产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多元场景,涵盖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冰雪装备等多个领域的全产业链条。目前,我国冰雪经济方兴未艾,冰雪经济产业体系不健全、发展不均衡、产业链条短等诸多问题亟待破解。因此,推动冰雪全产业链协同发展,需要重视传统和现代冰雪文化,提升冰雪文化战略地位,坚持面向世界和未来构建现代冰雪旅游产业体系。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打造以冰雪运动为牵引,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一方面,深入发掘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传统冰雪运动项目,大力推动冰雪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在雪原中骑骆驼赛跑,在冰面上驾驶赛车漂移,举办冰上龙舟赛、雪地飞碟、雪地足球等丰富多彩的趣味冰雪运动,有效激发广大民众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深度挖掘传统冰雪文化资源,加强冰雕、雪雕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和利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创作以冰雪文化为主题的文艺和影视作品。同时,在冰雪景观打造上再添新景,在配套服务和游客体验上下足功夫,打造集冰雪度假、文化体验、城市休闲等多业态融合、多元化发展的冰雪产业集聚区,让消费者在冰天雪地中也能感受到浓浓暖意。此外,围绕冰雪竞技与冰雪旅游需要,精准了解设施设备更新情况和升级要求,加强冰雪装备器材研发制造,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冰雪运动装备器材特色产业园区。

  冰雪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强化要素支撑作用。近年来,随着冰雪运动流量变为经济发展增量的速度不断加快,资金需求缺口大、专业人才短缺、配套用地不足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因此,推动冰雪经济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通过资金、人才、土地等要素,强化物质基础支撑的重要作用和空间载体要素的保障。一方面,要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冰雪产业信贷资金投放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冰雪企业上市和再融资、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通过消费满减、预订返现等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引导保险机构创新开发保障冰雪运动项目及人员的相关保险产品。另一方面,要加大冰雪经济专业人才培育力度。支持有条件的院校开设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旅游等相关专业,深化冰雪经济领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冰雪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打造一批冰雪产业人才培养定制班、订单班。同时,严格落实冰雪用地保障。将冰雪产业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在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中加强冰雪经济项目用地保障,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城市空置场所和符合条件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土地等建设冰雪场地设施。

附件列表


0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公共财产    下一篇 谷子经济

标签

参考资料

[1].  冰雪经济: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学习时报   https://mp.weixin.qq.com/s/JL8YFOhTNIS8etu1nwaxMQ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