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行政效率原则
税收行政效率原则是指以尽可能小的税收成本来取得单位税收收入,它具体可以用税务机关的征税成本和纳税人的奉行纳税成本两方面的指标俩衡量。
税收行政效率,通过税收成本率即税收的行政成本占税收收入的比率来反映。有效率就是要求以尽可能少的税收行政成本征收尽可能多的税收收入,即税收成本率越低越好。
税收行政效率原则的解读
税收的行政效率原则要求税收行政成本占税收收入的比率最低,以最少的征收费用或者最小的额外损失取得同样或较多的税收收入。税收行政成本既包括政府为征税而花费的征收成本,也包括纳税人为纳税而耗费的缴纳成本,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遵从成本”。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是衡量税收行政效率的两个指标。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越高,税收行政效率越低,反之亦然。要提高税收行政效率应该做到税制简化、机构精干、征管规范、信息畅通,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税务机关的征税成本和纳税人的纳税成本。
税收效率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包括两方面:
一是经济效率,基本含义是指征税要尽可能不扭曲市场机制的运行,在实践中一般指征税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最小化;
二是制度效率,它是指税收制度的运行效率,在实践中更多地指向税收征管效率,它的高低取决于逃税程度、征管成本、征税时滞等指标。
税制结构与税收效率原则的关系:
税收越接近国民收入循环的下游环节,经济效率越是递增、征管效率越是递减。
在国民收入循环的生产环节征税,税收形式主要是增值税、生产和批发环节消费税。一方面,税收由企业承担,尽管在理论上商品税可以转嫁,但是转嫁程度取决于一系列市场条件,并且生产税有一部分税收由资本承担,不利于鼓励企业生产。另一方面,这一环节的税收的核算方式简单,税收征管效率较高。
在国民收入循环的再分配环节征税,税收形式主要是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一方面,对劳动供给较丰裕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个人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有限,而由于资本所得税普遍实行比例税率,个人所得税对资本配置的扭曲也有限。并且,对个人所得征税有助于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另一方面,征收企业所得税需要准确核算企业的成本和收入,管理难度大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如果采用分类征收模式,可以通过源泉扣缴来征税,征管成本相对较低,但个人所得税的调节分配功能难以发挥;如果采用综合计征模式,需要纳税人自行申报,征管成本相对较高。
在国民收入流程的消费环节征税,税收形式主要是消费税。一方面,它会降低生产环节企业的税收负担,也降低所得税对要素配置的扭曲。同时,征收消费税又会提高商品的价格,起到强制储蓄的作用,有助于资本积累。因此,征收消费税是鼓励经济增长的,这在大量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中得到体现(Jones et al.,1993)。另一方面,在发展中国家,受税收征管能力的限制,大量小商户会脱离税收征收管理。同时,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也给传统消费税的管理带来不少挑战。因此,对一般性商品征收消费税的征管成本并不低。
在国民收入循环的积累环节征税,税收形式主要是财产税。一方面,抑制居民财富过度积累,并将所得转化为消费和资本供给,因此有利于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征收财产税要求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的财产要有准确估计,并且纳税人要有极强的纳税意识,理解和配合税务部门征税工作,因此征管难度较大。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