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级搜索
会计百科  >  经济  >  信号理论

信号理论

  信号理论是指由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宾塞(Spence)于1973年首先提出的理论。信号理论是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尽管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但仍可以实现潜在的交易收益

目录

信号理论的基本观点  

  斯宾塞的基本观点是若高质量产品的卖主能够找到某种活动,为此付出的成本较低质量产品的卖主的低,作为一种高质量的信号,他可能会从这种活动中得到报偿。即使买主没有意识到这种活动的潜在成本差异,他们也会了解到这种信号与较高质量相关,因而愿意支付一份额外的款项。因此,无论是发信号还是不发信号,只要某种交易的边际成本对于较高质量产品的卖主来说是较低的,则就会出现某种均衡,买主完全能够根据卖主发出的信号水平推测产品质量的高低。

信号理论的内容

  信号理论主要包括信号传递和信号甄别两大方面,信号传递(Signaling model)指通过可观察的行为传递商品价值或质量的确切信息,信号甄别(Screening model)指通过不同的合同甄别真实信息。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前者是信息优势方先行动,后者是信息劣势方先行动。实际上,信号传递和信号甄别是不利选择模型的特例,或者更确切地说,信号传递和信号甄别是解决不利选择问题的两种相似方法。但由于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和广泛而深刻的现实应用意义,使其日益成为不对称信息经济学极富特色而又颇有影响的研究领域之一。

信号理论的作用

  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当他们不能直接传达其偏好或意图时,“信号”可以提供较大的帮助。例如,举债经营传达出来的一个信号:公司对未来收益有着良好的预期。名牌商品向消费者传达的一个准确无误的信号:它是一种高质量的产品,应该比一般商品更贵也更值钱。当然,如果品牌要保持自身阳春白雪的地位,必须限量生产。这一理论也同样可以解释,为什么企业喜欢向员工分红派息而不是派现金,从信号理论的角度而言,分红派息强烈地表达了公司良好的前景。

信号理论的缺陷

  信号理论也有它固有的缺陷。在一产品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时,由于消费者对市场熟悉程度较低,市场上产品的性价比不稳定,这时候,价格和质量仍是消费数量的主要变量,信号理论仍是适用的。而随着市场的成熟,市场竞争使得产品的性价比趋于稳定,这时影响消费者决策的是消费者偏好,信号理论将不再适用。

  当网上交易市场还不够成熟,交易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时,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信号理论就很重要了。商家可用一些措施,如无条件退换货、隐私保护、品牌等向消费者传递信号,增加消费者信任与购物信心。

信号理论的相关研究

  1、斯彭斯的研究

  1974年,斯彭斯在其论著《市场信号:雇佣过程中的信号传递》中开创性地研究了将教育水平作为“信号传递”的手段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作用,分析了市场中具有信息优势的个体如何通过“信号传递”将信息可信地传递给处于信息劣势的个体以实现有效率的市场均衡,从而成功地开拓了信号传递理论研究领域,他的劳动力市场模型亦成为信号传递理论最经典的模型。此后,斯彭斯不断拓展这一理论并展开证实不同市场信号重要性的大量应用性研究。

  2、赖利(Riley)的研究

  最早从经验上检验了斯彭斯的信号传递模型。他认为,信号在工人的生产力难以测定的经济部门是最重要的,因为在这里工资和教育密切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对雇员的生产力了解得越多,工资和教育的相关关系会变的越弱,尤其是在生产力难以测定的部门。1977年,罗斯资本结构信号传递模型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回答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即一直为经济学界所关注的企业资本结构决定因素问题。1982年,米尔格罗姆(Milgrom)和罗伯茨(Roberts)提出著名的垄断限价模型(Limit pricing model),第一个将斯彭斯信号传递模型成功地应用于产业组织理论。1987年,Cho和Kreps提出了信号传递对策得到唯一均衡的直观标准(Intuitive Criterion);Mailath则刻画了信号传递对策存在分离均衡的充分条件,考虑了私人信息服从某个连续分布的情况。

  3、信号甄别模型研究

  是由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和斯蒂格利茨于1976年开创的,他们研究的是保险市场的私有信息问题。根据他们的研究,在信息甄别模型中,均衡是指存在一组合同和一个选择规则,使得每一类型的雇员在所有可选择的合同中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合同,并且结果只存在唯一的分离均衡。这主要因为在信号传递模型中存在非均衡路径,且非均衡路径上的后验概率具有任意性从而对应于不同的后验概率出现不同的均衡。然而后验概率对于信息劣势方先行动的信息甄别模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逆向选择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即使当经理人有效地使用了生产要素,股东并不知道经理人的行为,会认为经理人没有有效利用生产要素,这将导致经理人的不努力,从而导致生产要素运用的不合理。

附件列表


0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战略目标    下一篇 决策机构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