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级搜索
会计百科  >  经济  >  真实票据论

真实票据论

资产管理理论

  真实票据论,又叫商业贷款理论,源于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一书。该理论认为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同商业流通有关的闲散资金,都是临时性的存款,为了保障随时偿付提存,银行资产必须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因而银行只适宜发放短期的与商品周转相联系的商业贷款。

目录

真实票据论的作用和缺陷

  这种贷款具有自偿性,即随着物资周转、产销过程完成,贷款自然地从销售收入中得到偿还。据此,该理论强调贷款必须以商业行为为基础,以真实的商业票据为抵押;一旦企业不能偿还贷款,银行即可根据所抵押的票据,处理有关商品。根据这一理论,银行不能发放不动产贷款、消费贷款、长期设备贷款和农业贷款,更不能发放用于证券投资的贷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真实票据理论占据着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的支配地位,对于自由竞争条件下银行经营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理论的缺陷也越来越明显。首先,它未考虑到短期存款的沉淀部分和长期存款比重的上升,忽略了银行资金来源的潜力。其次,它对贷款多样化的否定是不利于经济增长的。第三,自偿性贷款未必能保证贷款的收回,有时长期贷款更可靠。第四,自偿性贷款随商业周期而波动,将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

资产管理理论

  认为负债是银行经营的前提,银行的利润来源于资产业务,而负债取决于客户的存款,银行是被动的,因此银行经营管理是在既定的资产规模基础上,实现资产结构的优化调整。

  1.真实票据论

  认为银行为了保障随时偿付提存,银行资产必须具有较大流动性,因而银行只适宜发放短期的商业贷款。

  2.转换理论

  认为银行能否保持流动性,关键在于银行持有的资产能否转让变现,只要银行所持有的证券易于出售,或易于向央行再贴现,那么银行资产不必局限于商业贷款。

  3.预期收入理论

  认为银行资产能否到期偿还或转让变现,是以未来收入为基础的,只要预期的未来收入有保障,银行资产就能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4.超货币供给理论

  认为银行信贷提供货币只是达到其经营目标的手段之一,除此之外,它不仅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手段,而且有广泛的同时兼达的目标,因此,银行资产管理应超越货币的狭隘眼界,提供更多的服务。

票据

  票据一般是指商业上由出票人签发,无条件约定自己或要求他人支付一定金额,可流通转让的有价证券,持有人具有一定权力的凭证。属于票据的有:汇票、本票、支票、提单、存单、股票、债券等等。

  票据的特性

  1.票据是具有一定权力的凭证:付款请求权、追索权。

  2.票据的权利与义务是不存在任何原因的,只要持票人拿到票据后,就已经取得票据所赋予的全部权力。

  3.各国的票据法都要求对票据的形式和内容保持标准化和规范化。

  4.票据是可流通的证券。除了票据本身的限制外,票据是可以凭背书和交付而转让。

附件列表


0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