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级搜索
会计百科  >  经济  >  法律上的受领

法律上的受领

受领分类

  法律上的受领,则是指债务人所提供的履行符合要求,可以产生清偿的法律后果,而使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归于消灭,如买方的验收。通过验收,买方对设备事实上的受领才能转变为法律上的受领。

目录

事实上的受领与法律上的受领的区别

  受领有事实上的受领与法律上的受领之分。事实上的受领,是指债权人接受债务人履行的事实行为或者事实状态。例如,出卖人送货上门,买受人将货物收下。法律上的受领,则是指债务人所提供的履行符合要求,可以产生清偿的法律后果,而使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归于消灭。事实上的受领与法律上的受领并非债权人方面两次受领,而是指仅有一个受领的事实状态,这便是事实上的受领,而其发生受领的法律效果则需要具体分析,即对事实受领进行法律评价,符合债务本旨,发生受领的法律效果,该受领进展为法律上的受领,否则仅是停留在事实受领阶段。

履行的受领

  受领人履行的受领人通常为债权人。若债权人有特殊情形,如债权被保全、债务被强制执行、债权已被出质等,向无民事行为能力者履行可能不构成有效履行。·例子:债务人乙将欠甲的款项直接支付给丙,符合《民法典》第522条规定。

受领概述

  “受领”仅指债权人对于债务履行进行事实上的接受或者领取的行为状态,而不包含在法律上对债务履行质量的认可。从外延上看,“受领”不仅包括在债务关系发展临近终点时对债务履行结果的接收,而且内在地包含了债权人在债务履行过程中对于债务人履行债务相关行为给予必要的配合与协助。由于对债权人履行合同不适当行为的法律后果作了有别于债务人违约责任的特别规定,《民法典》第589条不仅具有直接的规范意义,而且对我国原有的合同义务和责任体系作出了重要调整,在较大程度上具有体系建构的意义。在新的合同义务和责任体系下,受领债务人提供的债务履行,原则上并非债权人的合同义务,而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所应当承受的一种负担,在性质和法律后果上近似于德国法上的“不真正义务”。因此,除非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合同约定或者交易习惯,债权人受领迟延不构成对合同义务的违反,不按照违约责任体系承担民事责任,而仅依照法律规定发生债务人责任减轻、债权人遭受不利益的法律后果。

  债权人受领迟延,是指债务人按照约定履行了债务或者提出了履行债务的请求,债权人无理由地不予受领。

  债权人受领迟延,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债务人已经按照约定履行了债务。如果债权人预先表示了拒绝受领的意思,或者给付也同时需要债权人的行为的,债务人也可以通过提出履行债务的请求以代替实际履行。这里同样也包括第三人依法有权代债务人履行债务或提出履行债务的请求。

  2.债务的履行需要以债权人的受领或其他协助配合为必要。如果是不需要受领给付或者其他协助的债务,例如不作为债务,不会产生债权人拒绝受领、迟延受领的问题。

  3.债权人拒绝受领,包括迟延受领、以实际行为表示拒绝受领等。

  4.债权人的拒绝受领没有正当理由。如果债权人的拒绝受领是由于债务人不当履行,包括履行内容不符合合同约定、提前履行损害债权人利益等导致,则债权人有权拒绝受领,而不需要承担责任。但如果债务人的履行虽然存在瑕疵但非常轻微,也不构成债权人拒绝受领的合理理由。

附件列表


0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事实上的受领    下一篇 拒绝受领

参考资料

[1].  【保险热词】赋予受领权|中国银行保险报   https://mp.weixin.qq.com/s/s9FX2dDOz4yG-Ag67K1w6Q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政府网   https://www.gov.cn/xinwen/2020-06/01/content_5516649.htm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