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级搜索
会计百科  >  经济  >  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指从事民事活动的民事主体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必须意图诚实、善意,行使权利不侵害他人与社会的利益,履行义务要信守承诺和遵守法律规定,最终达到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得到平衡的基本原则。

目录

诚实信用原则的含义

  在民法中,诚实信用原则是一项重要的原则,该原则常常被称为民法中的最高指导原则或称为“帝王规则”。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7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中最重要的基本原则之一,应适用于民法的整个领域,民事主体行使任何民事权利、履行任何民事义务,都应当遵守这一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是基本的商业道德,也是信用经济的基础。诚实信用原则要求秉持诚实,恪守承诺,这是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的前提和基础。秉持诚实,是指当事人要真实、真诚。例如,在合同订立中,要如实披露相关订约信息,告知相关真实情况,不坑蒙拐骗,不欺诈他人。在物权的行使中,也要秉持诚信,不得滥用物权。恪守承诺就是要严守契约和允诺。在法律上,诚实信用原则属于强制性规范,当事人不得以其协议加以排除和规避。

诚实信用原则规定解读

  《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七条规定了诚信原则即诚实信用原则。诚信原则是民法中最重要的基本原则之一,被称为民法的“帝王条款”,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价值。

  诚信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任何民事活动时,都应该秉持诚实、善意,信守自己的承诺。

  诚信原则的内涵和外延都是概括性的、抽象的,要求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讲诚实、守信用,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不欺不诈,言行一致,信守承诺。具体民事活动中,民事主体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遵循诚信原则:一是民事主体在着手与他人开展民事活动时就应当讲诚实,如实告知交易各方的相关信息,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二是民事主体在与他人建立民事法律关系后,应当信守诺言、恪守信用,按照自己作出的承诺行使权利,言而有信;三是民事主体应当本着善意的原则,相互配合,保护对方的合理期待与信赖;四是民事主体应当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尊重社会公共利益;五是民事主体应当善意行使权利,不得滥用权利;六是民事主体不得规避法律,不得故意曲解合同条款,等等。

  由于诚信原则的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在民事活动和司法实践中,这一原则具有确立行为规则、填补法律和合同漏洞、衡平、解释以及降低交易费用和增进效率等5方面的功能。

诚实信用原则具体体现

  1、总则编:条件成就与不成就的拟制、自我代理的禁止、欺诈胁迫行为的可撤销。

  2、合同编:先契约义务、后契约义务以及附随义务。

  3、侵权责任编:过失相抵或与有过失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的个案运用

  诚实信用在缓和成文法僵硬性的同时,会对法的安定性有所冲击。为求在增加法律弹性与降低法的安定性之间取得平衡,妥当的发挥诚实信用的功能,应当注意诚实信用原则的运用次序。在法律适用上,如果法律有具体规定,必须首先适用该规定,禁止向一般条款逃避;如果法律没有具体规定,则存在法律漏洞,须优先考虑通过类推适用等更具确定性的法律方法填补该漏洞,而非径直运用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的功能

  01确立行为规则的功能

  诚实信用原则在民法中具体表现为:第一,要求民事主体正当行使民事权利,禁止滥用权利,造成对他人的损害。第二,忍受轻微妨害的义务。对于来自邻人轻微的妨害,应当忍受。第三,以正当的方式履行义务。在合同对义务的履行没有作出明确规定的情形下,应当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履行义务。第四,情势变更原则,在合同订立后履行完毕以前,发生了情势变更,导致当事人利益失衡时,如果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应当允许当事人变更或解除合同。第五,附随义务的产生。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应当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承担通知、协助、保密、忠实、告知、保护等附随义务。第六,禁止从违法行为中获利原则,即任何人不得从违法行为中获取不正当利益。诚实信用原则在民法中所派生的具体规则不限于此,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必然会从诚实信用原则中产生更多的民法规则。诚实信用原则不仅适用于财产法领域,也广泛适用于对人身关系的调整中。

  02填补法律和合同漏洞的功能

  诚实信用原则首先可以适用于填补法律漏洞。其次,诚实信用原则也可以适用于填补合同漏洞。填补合同漏洞具体表现在:第一,合同的内容存在遗漏,即对一些合同的条款,在合同中并没有进行约定,如合同中缺少对质量条款约定的,可以依诚实信用原则填补漏洞;第二,合同中的约定不明确,或者约定前后矛盾的,可以依诚实信用原则加以完善。

  03衡平的功能

  诚实信用原则不仅要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而且要求平衡当事人的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即要求当事人在从事民事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不得滥用权利,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的利益。

  04解释的功能

  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在法律与合同缺乏规定或规定不明确时,司法审判人员应依据诚信、公平的观念,准确解释法律和合同。

诚实信用原则与其他民事原则的关系

  1、被奉为现代民法的最高指导原则。

  由于诚实信用原则的功能在实践中的凸显,其被奉为现代民法的最高指导原则。所有具体的民事立法均不得违反该原则或对该原则有所保留。它不但是意思自治原则的修正与必要限制,也与公平原则有同等价值,同时它还衍生出众多下位原则,例如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情势变更原则等。它适用于合同的订立、履行和解释,扩及于一切权利的行使和一切义务的履行。

  2、注意诚实信用与善良风俗的界限。

  诚实信用与善良风俗均属于一种道德准则,但二者存在和发生作用的领域不同。只要把握诚实信用原则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道德准则,便不至于与公序良俗原则发生混淆。

  3、涉及两重利益关系。

  诚实信用原则,涉及两重利益关系,即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诚实信用原则的目标,是要在这两重利益关系中实现平衡。在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中,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尊重他人利益,以对待自己事务之注意对待他人事务,保证法律关系的当事人都能得到自己应得的利益,不得损人利己。当发生特殊情况使当事人间的利益关系失去平衡时,应进行调整,使利益平衡得以恢复,由此维持一定的社会经济秩序。在当事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中,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不得通过自己的活动损害第三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必须以符合其社会经济目的的方式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问题

  01不断扩大的适用现状与成因

  从实践来看,诚实信用原则在适用时存在两个发展趋势,一是适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我国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民法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及于整个民事领域。二是效力的不断增强。诚实信用原则,由补充当事人意思的任意性规范,转变为当事人不能以约定排除适用的强制性规范。

  究其实质,是立法者通过规定诚实信用原则,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权,使之能够应付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法官通过对诚实信用原则进行扩张性解释,并依其处理一些特殊案件,以实现个案处理结果公平、正义之目标,从而实现法律的实质性发展。

  02适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由于诚实信用原则可能成为法官自由裁量的基础,这对于法的安定性和可预测性构成威胁。具体适用时应注意:

  (2)在法律适用时,如果存在具体的法定规则,则需首先适用该规则;只有在法律适用于某种具体情况,而对合同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正的情况下,才以诚实信用原则予以平衡,在这个意义上,诚实信用原则具有次位性。换言之,若无具体规定,但能够以类推适用等漏洞补充方法予以补充,亦不得适用诚实信用原则;只有在依类推适用等漏洞补充方法仍不能解决时,才能适用诚实信用原则。

  (3)在虽无法律具体规定但有判例的情形中,如诚实信用原则与适用判例可以得出同一结论,则应适用判例而不适用诚实信用原则;如适用诚实信用原则与适用判例得出相反的结论,则应适用诚实信用原则而不适用判例。

诚实信用原则相关法条

  《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民法典》第五百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

  (三)有其他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

  《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民法典》第五百五十八条规定:债权债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等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旧物回收等义务。

附件列表


0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意思自治原则    下一篇 高新企业研发人员

参考资料

[1].  【诚信宣传教育】诚信原则,你了解吗|文明虹口   https://mp.weixin.qq.com/s/UUfHM3h2n-oSINqP3BjFzQ
[2].  【法律解读】民法典解析第七条:诚信原则|白银人大   https://mp.weixin.qq.com/s/w5TT3lPcAJx9G6XrjNiuBw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政府网   https://www.gov.cn/xinwen/2020-06/01/content_5516649.htm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