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级搜索
会计百科  >  经济  >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指和私人物品相对应,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生产、供给,而主要由政府等公共组织来提供,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劳务。一般认为,严格的公共物品定义,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界定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界限并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原来具有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也可以转化为具有排他性的私人物品。

目录

公共物品的特点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

  1、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对某一种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对该公共物品的消费。即公共物品可以被很多人同时消费。它对某一人的供给不会减少对其他人的供给;某人分享某公共物品的利益通常也不会减少其他人分享该公共物品的利益。如国防、道路、环境治理、电视广播等。

  2、非排他性是指公共物品可以由任何消费者进行消费,其中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不会被排除在外。公共物品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在绝大多数的公共物品消费中必然经常出现“搭便车”现象。所谓“搭便车”就是指某人不进行购买而消费某物品。

公共物品的分类

  公共物品分为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

  纯公共物品是指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一般认为,国防、治安等都是最典型的纯公共物品,一般通过纳税间接购买而被动消费,消费时无法分割,只能由政府提供。

  准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准公共物品具有一定程度的拥挤性,部分间接购买,部分直接购买,消费时可以部分分割,政府和私人都可以提供。如教育、医疗卫生、收费公路等。

  注意:国家免费提供的公共物品和理论上界定的纯粹公共物品之间是有差异的。如义务教育。

公共物品对市场的影响

  1、由于公共物品存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消费者更愿意搭便车,低报或者隐瞒自己对公共物品的偏好,所以不能求得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最终导致市场产量低于最优产量。

  2、对于准公共物品来说,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资源的配置。

附件列表


2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经济增加值法    下一篇 零对价

标签

参考资料

[1].  公共物品的概念_国家开放大学实验学院   https://att.kuaiji.com/edit/image/202303/1677828898439704.jpg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