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级搜索
会计百科  >  经济  >  无因管理之债请求权

无因管理之债请求权

  无因管理之债请求权是指,当管理人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管理他人事务时,管理人有权请求本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管理人因管理事务受到损失的,也可以请求本人给予适当补偿。比如甲见邻居乙的房屋因暴雨受损,主动帮忙修缮,甲就可以向乙主张支付修缮房屋所花费的必要费用。

目录

无因管理之债请求权内容

  必要费用偿还请求权:管理人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有权要求本人偿还。例如甲为避免乙的财产遭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支出了合理费用,甲可要求乙偿还该费用。

  适当补偿请求权:管理人因管理事务受到损失的,可以要求本人给予适当补偿。比如甲在管理乙的事务时遭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甲可要求乙给予适当补偿。

无因管理之债

  《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一条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的人,有权请求受益人偿还由此支出的必要费用。

  条文释义:

  本条是对无因管理之债的规定。

  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义务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到损失而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行为。管理他人事务的人称为管理人,其事务被他人管理的人称为本人或者受益人。

  构成无因管理须具备三个条件:1.管理人须对他人事务进行管理或者服务;2.管理人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无因是指管理人对他人事务的管理没有法律上的原因;3.管理人须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管理。

  无因管理的效力是指无因管理构成后在本人和管理人之间发生债权债务关系。无因管理的管理人本无管理本人事务的义务,但管理人一经管理,就应当管好,这是法律为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利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必然要求,也是无因管理成为适法行为的必然结果。

  民法典没有规定债法总则,因此,在合同编设置了“准合同”分编,规定了无因管理之债和不当得利之债的规则。

请求权

  请求权,是指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请求另一方主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权利人不能对权利标的进行直接支配,而只能请求义务人配合。债权是典型的请求权,债权人自己无法实现债权,只能请求债务人履行一定的给付义务才能实现债权。

  请求权是相对权的典范,即仅仅相对于某个特定的人产生效力。

  请求权,基于特定的法律关系产生,如合同关系、侵权关系等,是法律维权的第1步。在诉讼过程中,明确的请求权是法院受理案件、作出判决的基础。

合同纠纷中的请求权

  假设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货物销售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提供一批特定规格的机器设备,乙公司则在收到货物后支付货款。然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甲公司未能按时交付符合约定的设备,导致乙公司生产经营受阻。此时,乙公司有权基于合同关系,向甲公司主张违约赔偿的请求权。这一请求权明确指向甲公司的违约行为,并要求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侵权纠纷中的请求权

  再如,张某驾驶私家车在市区行驶时,因操作不当与李某驾驶的摩托车发生碰撞,导致李某受伤。在此情况下,李某有权基于侵权责任法,向张某主张人身损害赔偿的请求权。这一请求权基于张某的侵权行为(驾驶不当导致碰撞)而产生,要求张某承担赔偿李某因事故所受损失的法律责任。

请求权的重要性

  请求权在诉讼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连接法律事实与诉讼请求的桥梁,决定了诉讼的方向和结果。具体来说,请求权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1 明确法律关系

  在提起诉讼前,当事人必须明确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请求权基于特定的法律关系产生,只有明确了法律关系,才能准确选择适用的法律条款和诉讼策略。例如,在合同纠纷中,当事人需要分析合同条款、交易习惯等因素,以确定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侵权纠纷中,则需要分析侵权行为的性质、后果等因素,以确定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

  02 提供法律依据

  请求权的选择必须基于明确的法律依据。不同的请求权对应不同的法律规定和诉讼程序。例如,在合同纠纷中,当事人可以选择请求解除合同、请求继续履行、请求违约赔偿等不同的请求权;在侵权纠纷中,则可以选择请求损害赔偿、请求停止侵害、请求赔礼道歉等不同的请求权。当事人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请求权,以确保诉讼请求得到法院的支持。

  03 支持诉讼主张

  请求权是当事人提出诉讼请求的基础。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需要围绕请求权提供充分的证据和理由来支持自己的主张。例如,在合同纠纷中,当事人需要提供合同文本、交易凭证等证据来证明合同的成立和履行情况;在侵权纠纷中,则需要提供治疗记录、现场照片等证据来证明侵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这些证据和理由共同构成了当事人诉讼主张的核心内容,对于法院作出判决具有重要影响。

附件列表


0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参考资料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政府网   https://www.gov.cn/xinwen/2020-06/01/content_5516649.htm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