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指针对不同风险种类及特点,识别其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对系统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风险辨识的目的
确定风险等级,制定防范措施,杜绝风险演变成事故。
风险辨识为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对系统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风险辨识原则
1、全覆盖的原则
风险辨识应坚持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全面系统地分析各种风险事件存在和可能发生的概率以及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因素及因风险的出现而导致的其他问题。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风险控制策略和管理效果。因此,必须全面了解各种风险的存在和发生及其将引起的后果的详细情况,以便及时而清楚地为决策者提供比较完备的决策信息。
2、动静态结合的辨识原则
风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包括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损失程度的各种风险,运用某一种独立的分析方法难以对全部风险的辨识,建议综合使用多种分析方法,采用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持续开展辨识活动,随时调整风险判别方法和评价边界条件。
3、实事求是的原则
风险辨识的目的在于为风险评估提供前提和决策依据,以保证控制风险的在可接受程度或最大限度减少风险损失,因此,积极运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工器具、科技手段、计算方法以及规范性技术标准等开展辨识,在辨识过程中避免无中生有、无限延伸、无边界条件等莫须有的恐惧人为夸大危害程度,以保证辨识工作的顺利开展。
4、创新技术应用的原则
风险辨识一定要建立在严谨的科学基础之上。风险的识别和量化定性要以严格技术手段作为分析工具,在充分利用新技术、大数据、新算法等先进工具,全面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和计算,以取得科学合理的分析结果。
风险辨识内容
1、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指由于外部环境意外变化打乱了企业预定的生产经营计划,而产生的经济风险。引起环境风险的因素有: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使企业受到意外的风险损失。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外部环境的要求相违背而受到的制裁风险。
社会文化、道德风俗习惯的改变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阻而导致企业经营困难。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指市场结构发生意外变化,使企业无法按既定策略完成经营目标而带来的经济风险。
导致市场风险的因素主要有:
企业对市场需求预测失误,不能准确地把握消费者偏好的变化。
竞争格局出现新的变化,如新竞争者进入,所引发的企业风险。
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
3、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由于遇到技术、商业或者市场等因素的意外变化而导致的创新失败风险。
其原因主要有:
技术工艺发生根本性的改进。
出现了新的替代技术或产品。
技术无法有效地商业化。
4、生产风险
生产风险指企业生产无法按预定成本完成生产计划而产生的风险。引起这类风险的主要因素有:
生产过程发生意外中断。
生产计划失误,造成生产过程紊乱。
5、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收支状况发生意外变动给企业财务造成困难而引发的企业风险。
6、人事风险
人事风险是指设计企业人事管理方面的风险。
风险辨识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风险辨识方法:
列表法: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信息,将可能出现的风险罗列在一张表格中,以便更好地进行管理和控制。
事件树法:事件树法是一种可视化的风险分析方法,将可能发生的事件、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可能的后果进行树形图表示,以便更好地识别和管理风险。
基于场景的分析:基于场景的分析是指根据可能出现的情境或场景,分析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和风险的影响程度,以便更好地识别和管理风险。
专家评估法:专家评估法是指将相关领域的专家组织起来,通过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以便更好地进行管理和控制。
多标准决策分析法:多标准决策分析法是一种将多个因素纳入决策分析的方法,可用于评估和管理各种风险。该方法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全面地了解不同风险之间的关系,并更好地进行决策和管理。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因此,在实际运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和调整,以确保风险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风险辨识的程序
筛选:筛选即按一定的程序将具有潜在风险的产品、过程、事件、现象和人员进行分类选择的风险识别过程。
监测:监测是在风险出现后,对事件、过程、现象、后果进行观测、记录和分析的过程。
诊断:诊断是对风险及损失的前兆、风险后果与各种原因进行评价与判断,找出主要原因并进行仔细检查的过程。
风险分级
不同的风险辨识方法对风险的分级略有不同,按照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十二条“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为保持一致性,一般把风险分为“红、橙、黄、蓝”四级,红色(一级)最高。
蓝色(四级):较低风险,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
黄色(三级):一般风险,需要控制整改。比如存在较大的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隐患的可能性。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应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
橙色(二级):较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对于该级别及以上的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应重点控制管理。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隔离或人员撤离措施,并根据需求限期整改,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红色(一级):不可接受的,重大风险,即将发生且极其风险,必须立即停工整改。对于该级别风险,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