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级搜索
会计百科  >  财务  >  拆出资金比例

拆出资金比例

  拆出资金比例是商业银行的拆出资金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之比,不得超过8%。

  观察拆出资金比例大小,同比上升或下降几个百分点,过去十年走势,并与行业比较。拆出资金比例=拆出资金/总资产。查找短期和长期上升的原因;对A股,通常在财报后半部分的“合并财务报表项目注释”中能找到。

目录

拆出资金比例的相关公式

  ①拆(调)入资金比例=拆(调)入资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4%)

  ②拆(调)出资金比例=拆(调)出资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8%)

  ③净拆(调)入资金比例=净拆(调)入资金余额÷流动负债×100%;(标准:不得高于4%)

  拆(调)入资金包括:银行业拆入、金融性公司拆入、调入调剂资金,拆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各项存款余额的4%;拆(调)出资金包括:拆放银行业、拆放金融性公司、调出调剂资金,拆出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各项存款余额的8%;净拆(调)入资金是指拆(调)入资金与拆(调)出资金的差额。

拆出资金比例的的相关解析

  优质金融业企业的拆出资金比例通常接近行业均值,常见在5%-15%,反映稳健的流动性管理和资金运用效率。凭借严格风险控制和优质借款方选择,收益稳定,资产质量优于行业平均。

  劣势金融业企业的拆出资金比例波动大,常高于或低于行业均值(0%-20%),因资金管理不当或风险控制不足。高比例可能涉及高风险借款,低比例反映资金运用效率低。

  优质制造业企业的拆出资金比例通常极低,常见在0%-1%,因主业聚焦生产而非金融活动,资金主要用于运营和投资实体资产。绩优公司容易钱多为患,因而投资者需留意拆出资金收益率,判断是否利益输出。

  劣势制造业企业的拆出资金比例可能略高于行业均值(0%-2%),因主业盈利不足,尝试通过短期资金融通弥补收益。资金运用效率低,财务管理混乱,风险控制差。

拆出资金概述

  拆出资金,是指一个企业(金融)拆借给境内、境外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该项目不包括企业在系统内拆借的款项,应单独设置“系统内拆出资金”科目核算。

  拆出资金,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其目的在于通过优化资产结构,而实现整体资产收益最大化。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高利率(缩写Shibor)是我国金融机构之间拆借资金的权威指导价格。拆借主要集中在短期,以隔夜或一两周的资金交易为主。监管政策不允许有超过一年期限的拆借,实际上超过1个月期限的拆借,成交就很清淡了。

附件列表


0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