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级搜索
会计百科  >  经济  >  公法人

公法人

  公法人是指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由国家或公共团体依公法所设立的行使或分担国家权力或政府职能的法人。例如国家机关、公共事业单位。

目录

公法人与私法人的区分

  公法人与私法人的概念界定实际上取决于人们对于这种分类标准的认识。各种划分标准实质是同国家权力与公共利益的关联性,归根结底还是社会公共利益的问题。

  (1)公法人

  公法人,是指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由国家或公共团体依公法所设立的行使或分担国家权力或政府职能的法人。但公法人得为法人,应指其涉及私法领域时主体性的一面,而不指其行使公权力的一面。

  (2)私法人

  私法人,是指以私人利益为目的,由私人依私法而设立的法人。

  2.区分的意义

  (1)确定管辖法院和诉讼程序

  通常而言,有关公法人的案件应该适用行政程序,由行政法院来管辖;有关私法人的案件,通过民事诉讼程序来解决,由普通法院管辖。

  (2)能否行使和分担国家权力

  公法人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具有分担国家权力和政府职能的功能,无独立的财产和利益,其利益就是社会公众利益。而私法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为营利法人,因营利的目的与政府职能可能相冲突,所以私法人一般不承担政府职能。

  (3)公法人和私法人在设立、变更、撤销和权利义务等方面存在重大差别

  例如,私法人必须有自己的章程,法人的成员依章程而统一起来,而公法人活动的依据是宪法,不可能有自己的章程。再如,法律要求多数私法人必须登记,而公法人成立一般不需要登记。

法人概述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定代表人是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从事民事活动的负责人,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因此,法人和法定代表人并非同一概念,不应等同视之。市场经济中因交易行为不规范,很多时候会混淆买卖合同的主体为法人还是法定代表人个人。更有甚者认为,法定代表人就是法人,二者没有差别,导致诉讼主体错误。故在签订合同及处理纠纷时,务必弄清所指的具体含义,明晰合同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若诉讼主体错误,则可能难以获得理想的裁判结果,还会陷入漫长的诉讼流程,徒增时间和经济成本。

  法人的特征:

  (1)独立人格:不同于分支机构(分公司、营业机构、内部部门)

  (2)独立财产:独立于出资人,不同于合伙。

  (3)独立责任:法人以其财产对外承担独立责任。成员(股东)承担有限责任。

  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①依法成立;②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③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④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附件列表


0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社会法    下一篇 私法人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