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款项融资比例
应收款项融资比例是指应收款项融资占总资产的比例。
应收款项融资比例公式
观察应收款项融资比例大小,同比上升或下降几个百分点,过去十年走势,并与行业比较。应收款项融资比例=应收款项融资/总资产。查找短期和长期上升的原因;对A股,通常在财报后半部分的“合并财务报表项目注释”中能找到。
应收款项融资比例解析
优质企业的应收款项融资比例通常低于行业均值,常见在0%-5%,反映强劲现金流和低融资需求。高效的信用管理和回款能力减少对融资依赖。
劣势企业的应收款项融资比例往往高于行业均值,常见在5%-15%,因现金流紧张,依赖应收款融资维持运营。信用管理差,回款慢,融资成本高。
若应收款项融资比例的走势,与总资产周转率的走势一致,或更快下降,说明相关经营稳中向好。
应收款项融资比例案例
2025第一季,恒瑞医药的应收款项融资为23.29亿元,与总资产的比例为4.54%,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长期呈下降趋势;过去十年,此项累计为79.29亿元,平均比例为2.61%,比行业均值高1.31个百分点。下降趋势得益于账款减少,是经营持续向好的表现。
应收款项融资概述
定义: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自取得起期限在一年内(含一年)的部分,列示为应收款项融资;自取得起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列示为其他债权投资。
企业可以把应收账款打个包,抵押或售卖给某家金融机构,从而回笼资金——这部分被抵押或售卖出去的“应收账款”,就从应收账款科目上提取出来,放到一个新的科目里——会计再给这个科目起个好听的名字,叫“应收款项融资”。
因为这类抵押或售卖,往往会附加很多前提条件,所以本质上讲,它是企业的一种抵押融资行为。作为一种特殊的抵押物,它还是企业的资产,只是换了个名称,叫“应收款项融资”罢了。
对于企业,其经营流程为:资本->生产资产->产品->销售->资本的过程。应收账款处于销售商品之后,商品变成货币资金之前。
同往常一样,分析财报项目,还是跟随资本的流动过程,应收款项融资处于上述销售之后,取得了收取货币资金的权利,但还未变成最终可自由支配不带附加条件的资本。只要未转化为最终的货币资金,就是企业生产销售不顺畅,未形成商业闭环,也可说是未完全走完企业经济利益的完整流程。
应收款项融资的解读:
应收款项融资的本质是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的进一步分拆列报。在2019年之前,国内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并没有这个科目。
随着2019年《关于修订印发2019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的发布,这个科目被正式引入,以适应新金融工具准则的颁布。
例如:某上市公司A与某银行B签订应收账款转让协议,约定将价值5000万元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
银行B根据应收账款的质量、客户的信用状况等因素,决定给予该上市公司A约80%的融资额度,即4000万元。
上市公司A,可以将这4000万元贷款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并继续负责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当应收账款到期并成功收回时,公司再将收回的款项支付给银行B,同时结束融资关系。
通过应收款项融资,上市公司A成功获得了现金流,缓解了其资金压力。
此外,由于银行B在收购应收账款后会承担一定的坏账风险,因此上市公司A的坏账风险也得到了有效降低。
同时,这种融资方式还提高了上市公司A的资金使用效率,为其业务扩张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