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
“新职业”,根据人社部的定义,是指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尚未收录的,但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已有一定规模从业人员,且具有相对独立成熟的专业和技能要求的职业。
广义来说,一切伴随新技术、新业态出现而诞生的新型职业均可被视为新职业。
新职业的定义标准
新职业的定义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标准:从业规模,劳务报酬和发展前景。
从业规模:这一职业是否能够吸纳足够多的就业人口。
劳务报酬:从业者能否通过这一职业较为稳定地获取相应工资报酬。
发展前景:这一职业是否能长期存在,且有较宽广的发展空间。
新职业带来的影响
有利于引领产业发展方向
新职业是技术进步、产业发展、社会分工细化多元的结果。比如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和人工智能训练师、全媒体运营师等新职业。这些新职业的产生,反过来又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新产业发展提供“风向标”,引导市场投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有利于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孕育新业态、产生新职业。国家对这些新职业进行征集、规范,并加以公布,可以提升新职业的社会认同度、公信力,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双向选择需要。这对增强就业人员信心、扩大就业岗位、促进转岗和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规范灵活就业等,都会产生良好积极的作用。
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培训质量
国家发布新职业,开发相应职业技能标准,可以为设置职业教育专业和培训项目,确定教育教学培训内容,以及开发新教材新课程提供依据和参照,可以实现人才培养和市场对接、和社会需求同步,促进提高职业教育培训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新职业的评定
新职业是在向社会公开征集的基础上按程序遴选确定。新职业信息主要包括:职业名称、职业定义和主要工作任务等。
根据人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新职业是在向社会公开征集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向社会公示后,由人社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
新职业的评审标准主要包括职业的社会性、技术性、稳定性等方面内容。社会性主要考察新兴职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是否能够带动更多的劳动力就业;技术性则观察职业是否能反映新产业、新业态的出现;群体性考量新兴职业现在的从业人员规模以及未来的发展活力。
近年来,人社部门不断完善新职业发布制度,及时向社会发布新职业,动态调整职业分类,健全职业分类体系。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