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会计百科  >  财务  >  调整净收益法

调整净收益法

  调整净收益法编制现金预算是将权责发生制基础下的净收益通过系列调整变为收付实现制基础下的净收益,从而编制现金预算的一种方法。

目录

调整净收益法的说明

  在实际中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即企业盈利时可能资金不足,亏损时可能资金有余,调整净损益法可以展示净收益与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将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净收益与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货币资金流入统一起来,从而有效地弥补了现金收支法的不足。然而,该法不能提示企业在预算期内的销售情况,因此,不便于企业组织对资金项目的预算控制。

调整净收益法的优点和缺点

  调整净收益法编制现金预算的优点在于:将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净收益与收付实现制计算的净收益统一起来,不仅反映出企业收益额与现金流量间的内在关系,而且还揭示了有时企业虽盈利但可能出现现金拮据以及虽亏损而现金却余裕的原因。不过,相对于收支预算法,调整净收益法也有其局限性,即它不能直观地反映出企业经营活动中现金流人与流出的具体情况。

调整净收益法的主要特点

  按调整净收益法编制现金预算的主要特点是:

  1、将权责发生制基础上计算的净收益与现金收付实现制基础上计算的净收益统一起来。

  2、现金收付基础计算出的净收益就是生产经营获利使现金余额增加的数额,克服了收益额与现金流量不相平衡的缺点。

  3、现金余额增加额不能直观地、明细地反映出生产过程中营业现金收支情况,如销售收入额直接材料工资支出额等,不便于企业分析、控制现金预算执行情况。

调整净收益法的具体步骤

  采用此方法编制现金预算,首先应编制预计损益表,求出预算期的税前净收益,然后,逐笔处理影响损益及现金收支的各会计事项,最后计算出预算期现金余额。

  1、先将权责发生制基础计算出的税前净收益调整为现金收付基础的税前净收益,再调整为税后净收益。

  2、现金收付基础的税后净收益额加减与预算期收益无关的现金收、付金额,调整为预算期内现金余额的增加额。

  3、预算期内余额增加额加减期初、期末现金余额,再扣除发放现金股利额之后所剩金额,即为可供用来扩大投资的现金余额。

  4、对现金余额的财务安排。

调整净收益法和现金收支法的联系

  调整净收益法和现金收支法的联系是:调整净收益法和现金收支法都是现金预算的编制方法。

  现金收支法亦称“货币资金收支法”,是以预算期内各项经济业务所实际发生的现金收付为依据来编制现金预算的方法,也是最流行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编制现金预算的方法。它具有直观、简便、便于控制等特点,对预算期内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分别进行列示。它主要包括预算期内现金收入总额、预算期内现金支出总额以及对现金不足或多余确定之后的处理。

术语解释

  现金预算(也称现金收支预算或现金收支计划)是指用于预测组织还有多少库存现金,以及在不同时点上对现金支出的需要量。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以实质收到现金的权利或支付现金的责任权责的发生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及债权和债务。

  净收益,一般指净利润,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以后公司的利润留存,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收入。

附件列表


0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贴现回收期法    下一篇 记账式债券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