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贫税
济贫税是英国圈地运动后为救济贫民而征收的一项税。英国当地于1834年颁布《新济贫法》,并取消了对无业贫民的一切金钱和实物救济,强将他们收容到习艺所。
济贫税的介绍
济贫税是兼具以上各种税课性质的一种税收,它根据不同情况而落在衣产品和制造品的消费者身上、落在资本利润上和落在地租上。这种税落在农场主的利润之上的分量特别重。因此可以认为它会影响农产品的价格。它将根据其对工业和农业的利润同样发生影响的程度而成为普遍的资本利润税,这样就不会引起农产品和制造品的任何价格变动。它也将随着农场主不能用提高衣产品价格的方法来补偿特别对他有影响的那一部分税款的程度而成为地租税,由地主支付。所以,要知道济贫税在特定时期内的作用如何,就要确定它在该时期中对于农场主的利润和制造业者的利润的影响是否均等,同时还要确定当时的情况是否能使农场主有提高农产品价格的能力。
济贫税言明是按地租多寡对农场主征课的税,因此支付极少地租或全然不支付地租的农场主也只支付极少的济贫税或全然不支付。果真如此,农业阶级所支付的济贫税就会全部落在地主身上,而不能转嫁到衣产品消费者身上。但我相信真实的情况并不如此,济贫税并不是按农场主实际付给地主的地租征课,而是按其土地的年价值征课,不问这种年价值是由地主的资本赋与的,还是由租地人的资本赋与的。
济贫税的征收意义
根据济贫法律,英国社会征收济贫税;建立济贫院救济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的穷人;不予救济身强力壮的穷人,并强迫其进入工场就业。这些法令将济贫与惩贫相结合,确认了国家和政府在救济贫民方面的职责,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济贫税时期英国税收存在的弊端
17世纪英国危机治理也具有时代局限性。
宏观上来看,长期内战与政局动荡导致治理政策缺乏连贯性;英国政府并不清楚危机发生机理,无法赋予精准的科学指导;治理方案缺乏整体性考量,制度体系不完善。微观上,部分危机的专项应对措施粗疏,效用有限。
首先,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济贫税征取、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督,假账、贪污、挪用公款现象严重;灾难面前,达官显贵玩忽职守,官员问责制形同虚设;公共卫生管理制度不完善,中央和地方卫生防疫权责不明,防疫法律粗疏,暴露出中央行政职能的不足。
其次,时代观念保守,治理措施执行不力,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宗教忏悔和祈祷、“逃回乡下去”是17世纪大多数英国人应对灾难的基本方式。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疫病医院规模小、数量少、经费欠缺,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贫困问题一直是社会顽疾,济贫更像是惩戒和镇压穷人的伪装。直至17世纪末,穷人仍占英国人口半数,1/4的人口处于赤贫状态。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