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冶方
孙冶方(1908年-1983年)原名薛萼果,无锡玉祁镇人,模范共产党员,著名经济学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三十年代起孙冶方从事经济理论研究,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创造性的研究。1985年,为纪念孙冶方对经济科学的重大贡献,“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设立,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
人物生平
孙冶方(1908—1983),原名薛萼果。1908年10月24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县玉祁镇。
1920年,孙冶方考入无锡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1923年参加进步团体青城导社,同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担任团支部书记时,创办《青年评论》刊物。1924年他又考入无锡公益工商中学,同年转为中共党员,后任中共无锡第一任党支部书记。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在无锡组织工人募捐和学生示威游行,并曾在上海曹家渡沪西工人联合会任宣传员,参加上海工人运动。
1925年11月孙冶方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担任党小组长。1927年毕业留校任翻译,承担经济学课程的翻译工作。1930年秋回到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1931年他进入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在陈翰笙指引下走上经济学研究道路。1933年参加陈翰笙为首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发起成立工作。
1933年11月,孙冶方参加陈翰笙带领的中山文化教育馆和岭南大学共同组织的广东农村经济调查团并担任干事。此次调查后陈翰笙完成中文调查报告《广东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英文报告《中国的地主和农民》。1935年他参与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机关刊物《中国农村》月刊编辑工作,撰写文章、译文,答复读者、会员、通讯员的来信。在此期间,他参加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财政资本统治与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文被公认为是此次论战中最重要的文章之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孙冶方留在上海“孤岛”,担任中共江苏省委文委书记,领导抗日救亡文化工作,要求文化工作者“应负起民族解放战争中文艺阵线上的战士的责任”。
1941年,孙冶方任中共华中局党校教育科长兼马列主义教员。1943年起,孙冶方先后任中共淮南路西地委宣传部长、苏皖边区政府货管总局副局长、中共华中分局财委委员及边区政府调研室负责人。其间曾就土地改革中损害中农利益问题,致信中共华中分局负责同志提出不同意见。解放战争爆发后不久,孙冶方调至华中支前司令部负责财粮工作,随后北撤山东,任货管总局驻鲁办事处主任,打通对敌占区的贸易通道,完成财经干部的收容任务。1948年任中共华东局财经办事处秘书长兼山东省政府实业厅副厅长。1949年任上海市军管会重工业处处长,是接管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1950年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副部长,后兼任上海财经学院(今上海财经大学)院长。
1954年,孙冶方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参与创建新中国的统计核算体系。1956年他率中国统计工作访问团出访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考察报告和建议受到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和采纳。此后,他还发表《把计划和统计放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和《从“总产值”谈起》,这两篇文章是全国价值规律大讨论的开创性和代表性文献。
1957年,孙冶方调任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先后任代所长、所长。他起草关于经济所领导关系和研究任务的报告,经济研究所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双重领导下开展工作。任职期间,他启动并主持国家统计局和经济研究所联合组织的无锡保定农村调查;调入优秀科研人员和干部;将经济所搬至三里河;增设新的研究组(室);创办河北昌黎县“试验田”;筹办《政治经济学研究与教学通讯》杂志;鼓励研究人员读《资本论》及学习外语;派遣青年骨干出国和进大专院校学习等,从而营造了经济所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使经济研究所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959年他在《经济研究》第9期发表了《论价值》这篇长文,系统地表达了他对价值和价值规律的独特观点。1960年他组织编写《社会主义经济论》,用最小消耗取得最大效果为“红线”进行写作。60年代初,按照有关领导的指示,他深入工厂考察,撰写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社会主义再生产问题》《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中的利润指标》等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他还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讲授“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流通概论”;1963年在学部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发表关于利润问题的演讲;他参与主持经济问题“双周座谈会”,多次赴苏联及东欧考察,积极开展与国际学者的学术交流。他治学主张“求异存同”,他说:“我一向主张在学术问题上求异存同,我喜欢同别人进行指名道姓的争论,也很欢迎别的同志对我的主张提出不同意见或批评。”他身体力行提出一系列崭新的改革思想,对当时中国经济学界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同时以经济学家身份成为改革传统经济体制的积极倡导者。
1964年,孙冶方被内定为“中国最大的修正主义者”,在社会主义再生产问题座谈会上受到批判时,他大声疾呼:“千规律,万规律,价值规律第一条”。1966年6月起,他在全国范围内遭到批斗,1968年4月被迫害入狱。在狱中,他默念社会主义经济论“腹稿”85遍,撰写了《我与经济学界一些人的争论》,捍卫自己的学术信念。1975年4月出狱时直言:“我一不改志,二不改行,三不改变自己的观点。”
1977年后,孙冶方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78年赴西北、西南宣传政治经济学,并出访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1979年后虽重病在身,仍以顽强毅力重新起草《社会主义经济论》大纲,发表了22篇经济论文,整理出版《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续集)》,并对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和统计体制提出新见解,积极推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他的经济学理论被广泛赞同,为经济研究所理论队伍的壮大和经济学家们的成长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至少有一二代经济学家由他起飞”,“是一位极具亲和力的良师和益友”,堪称学界楷模。1982年12月孙冶方被授予“模范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1983年2月33日病逝于北京,终年75岁。
学术思想
孙冶方在经济理论上的成就,正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不仅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他为追求真理辛勤探索,永不自满。他给我们留下的学术思想理论遗产极其宝贵而丰富多彩。
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具有独创性的孙冶方经济理论体系的核心或其基石。孙冶方的价值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突破了商品生产的范围。他追本溯源地阐述了价值和价值规律,批评了将价值规律作为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观点,认为价值规律是一种客观经济规律,是价值的存在和运动的全部过程的规律,价值决定是这规律的基础,亦是这规律的起点。因此他认为社会主义不仅要重视价值和价值规律,还要把价值规律视为“第一个经济规律”。
“最小最大”红线
孙冶方在多篇文章中都讲:用最小的劳动消耗去取得最大的有用效果,是搞经济工作的秘密。人类靠劳动生存,生活的好坏,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劳动效率的高低。经济学就是要以“最小最大”为红线,研究如何以更少的劳动投入获得更多的有用产品,如何减少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量,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经济体制改革
孙冶方提出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企业和国家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以资金价值量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作为划分国家与企业权力的标准,抓住了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核心或关键。从而为经济体制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奠定了理论基础。孙冶方主张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分离的观点,后来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主要成就
《社会主义经济论》:
孙冶方不仅在经济理论上造诣深,而且有胆识、有创见。孙冶方认为,价值规律不但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发生作用,就是到了共产主义,只要存在社会化大生产,只要生产还按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个部类进行,商品流通就会发生,价值规律就仍要起作用。孙冶方同志说研究经济管理体制,不能总是强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那是属于国家政体的问题,从经济学角度看,所谓管理体制,首先是作为国民经济细胞的企业的管理体制,其核心是企业的权力和责任问题。他主张,为了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必须扩大企业的权限,把固定资产折旧和设备更新的权责,交给基层企业。同时,把产品在原来协作关系、供销关系范围以内的供产平衡工作,下放给企业自行处理。
《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
孙冶方提出社会主义企业的"分权模式":扩大再生产权力归国家,简单再生产权力归企业。主张抽象法,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与价格一致,抽象掉了社会必要劳动量的统计过程,有脱离实际统计数据的倾向。反对长官经济、命令经济,主张技术更精密、计算更精确的计划经济;只承认产品经济,而不承认商品经济;强调价值规律,但仅仅是把价值规律建立在产品经济,而非商品经济的基础之上;不赞成通过自由市场,通过竞争来决定价格;认为价格不是由供求关系决定,是由生产价格决定的,而生产价格是可以通过计算而被掌握的;不承认企业是商品生产者,不承认人们的经济利益差别,从根本上排斥市场机制,坚持"利润是考核企业经营好坏的综合指标"。
主要著作
主要著作有:《关于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资本主义》、《关于资产阶级法权》、《关于改革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几点意见》、《社会主义经济论》、《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社会主义的若干理论问题》、《孙冶方选集》、《中国社会性质的若干理论问题》。
经济影响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是为纪念我国卓越的经济学家孙冶方同志对经济科学的重大贡献,表彰和奖励对经济科学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推动中国经济科学的繁荣和发展而设立的。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于1985年开始设立和评选,每两年评选、颁发一次,是迄今为止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被誉为“中国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为纪念孙冶方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的重大贡献,经济学家薛暮桥、于光远、许涤新等发起于1983年6月19日成立了"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励基金委员会",1985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开始设立并评选。
人物评价
作为经济学研究工作者,孙冶方非常注重基本功。他认为,经济研究的基本功应包括读书和调查研究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偏废。只有将二者紧密结合,理论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金台资讯
孙冶方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前驱。曾经对中国影响深远的前苏联计划经济体系,孙冶方是最早对此进行反思的人,也是最早提出“必须研究社会主义下面的商品生产问题”的经济学家之一。
——《新京报书评周刊》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 下一篇 布雷顿森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