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级搜索
会计百科  >  财务  >  人员经费保障率

人员经费保障率

预算绩效评价指标

  人员经费保障率是指本年度预算安排的在职人均人员经费与在职人员经费标准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某一地区财政“保工资”状况。

目录

人员经费保障率的计算公式

  人员经费保障率=(在职人均人员经费/在职人员经费标准)×100%。

  在职人均人员经费=在职人员经费总额/在职财政供养人数。

  在职人员经费标准:根据合规合法的相关政策核定的当地在职人员人均经费水平。

人员经费的含义

  人员经费主要是指维持机构正常运转且可归集到个人的各项支出。人员经费包括政府收支分类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中的“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具体定额项目包括:基本工资、津补贴及奖金、社会保障缴费、离退休费、医疗费、助学金、住房补贴和其他人员经费等。

预算概述

  企业的预算,通常是指各种可以用货币来表现的计划。比如,企业可以有未来一段时间的销售收入预算、各种费用支出预算、目标利润预算等。在很多情况下,预算被认为是未来行动计划的货币化分解。

  在预算管理过程中,比较好的预算安排是:把预算分解为基础预算和激励预算。也就是:预算目标=基础预算+激励预算

  这就是说,对企业内所有部门或者机构,首先安排一个正常工作基本可以完成的标准较低的基础预算。这样,让多数部门、机构和员工在压力不大的条件下完成一个基本的预算目标。

  当然,完成这样的一个基础预算是得不到很多的激励和奖金的,但可以让大多数员工有成就感。

  激励预算是需要企业部分(不是全部)部门、机构和员工通过努力来实现的。相关部门、机构和员工一旦完成了激励预算,就可以得到具有激励效果的物质和精神鼓励。当然,奖金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安排预算,既让多数人有面子,又让少数人得实惠。

附件列表


0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固定资产利用率    下一篇 公用经费保障率

参考资料

[1].  财政部关于印发《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的通知(财预〔2013〕53号)|岳阳市财政局   https://www.yueyang.gov.cn/czj/9112/10004/content_336946.html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