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偏好
风险偏好是决策者心理上对待风险的一种态度。不同的人对待风险的态度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风险偏好对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决策者只有准确并清楚的了解与认识自身的风险偏好,才能做出最好的决策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
在企业经营中,企业家的风险偏好直接影响着其决策行为,从而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
风险偏好的类型
根据行为主体在风险态度上的个体差异,可将风险偏好划分为风险爱好型、风险厌恶型以及风险中性型三种。
风险厌恶型的人选择资产的态度是:当预期收益率相同时,偏好于具有低风险的资产;而对于具有同样风险的资产,则偏好于具有高预期收益的资产。
风险爱好型的人主动追求风险,喜欢收益的动荡胜于喜欢收益的稳定。他们选择资产的原则是:当预期收益相同时,选择风险大的,因为这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效用。
风险中性型的人既不回避风险,也不主动追求风险。他们选择资产的唯一标准是预期收益的大小,而不管风险状况如何。
企业经营中的风险偏好
针对企业目标实现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风险管理框架对企业风险管理提出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两个概念。
风险偏好是指企业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愿意接受的风险的数量。风险偏好的概念是建立在风险容忍度概念基础上的。
风险容忍度是指在企业目标实现过程中对差异的可接受程度,是企业在风险偏好的基础上设定的对相关目标实现过程中所出现差异的可容忍限度。
尽管风险容忍度与风险偏好有密切的联系,但是两者说明的是完全不同的问题。风险偏好说明的是人们在承担风险时获得效用的状况,获得正效用的是风险爱好者,正效用越大对风险越爱好,获得负效用的是风险厌恶者,负效应越大对风险越厌恶。风险忍耐度说明的是风险承担者,尤其是作为风险厌恶者的投资者对风险的忍耐程度,它实际上描述的是投资者对风险承担的意愿和能力,本身并不直接说明对风险爱好或厌恶的程度,因为决定投资者风险忍耐度的因素除了主观的风险偏好因素(即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程度)以外,还有一些决定投资者风险承担能力的客观因素,主要是资本金规模和管理风险的能力。因此,激进投资者风险胃口大,风险忍耐度高,并不意味着该投资者爱好风险,相反,作为投资者,其风险偏好只能是风险厌恶,从而要求投资具有风险溢价来补偿承担风险带来的负效用。
企业风险偏好设定步骤
风险偏好的设定可从利益相关方分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三个方面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1、利益相关方分析
识别主要的利益相关方并综合评估他们对于银行经营的期望。
2、自上而下分析
对发展战略规划、年度经营计划及财务预算以及风险偏好的设定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建立连动机制。
3、银行业务部门陈述风险轮廓
银行各业务部门根据本部门的业务规划和财务预算,对本部门相关业务的现时和目标风险轮廓进行陈述。
4、自下而上分析
风险管理部门参考实质性风险评估的结果和各部门陈述的风险轮廓与历史经验的变动情况,汇总形成银行层面的目标风险轮廓,并对上年制定的风险容忍度指标进行调整形成下一年度的风险容忍度指标初稿。
5、风险容忍度指标的检测
将自下而上形成的风险容忍度指标初稿与自上而下形成的风险偏好表述进行对比,针对不匹配的情况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最终形成下一年度的风险容忍度指标体系。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