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留银行印鉴
预留银行印鉴为该单位的公章或财务专用章加其法定代表人(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名或者盖章。预留印鉴约束的对象主要是银行,对交易当事人并无拘束力。在存款人预留印鉴的情况下,银行未尽审核义务,因向他人付款导致存款人损失的,应根据约定承担继续付款责任。
预留银行印鉴的解读
“银行预留印鉴”,有的银行也说“预留银行印鉴”,都是指存款人在银行开立账户时,预留开户银行凭以办理款项支付的签章。一般分为三类:单位存款人预留印鉴、无字号的个体工商户预留印鉴、个人存款人预留印鉴。常见要求具体如下:
“单位存款人”预留银行印鉴:可以是单位财务专用章或者公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个人名章或签名。
“无字号的个体工商户”预留银行印鉴:为“个体户”字样加营业执照记载的经营者章(即“个体户xxx”章),加经营者个人名章或签名。
而“个人存款人”预留银行印鉴则为个人名章或签名。
【注】除个人预留印鉴外,基本采用“公章或财务章”+人名章的方式。上述预留印鉴中均允许预留签名作为预留印鉴。但一般银行都规定预留印鉴使用签名的,账户不允许通存通兑,因为很难跨网点核验签名真实性。
综上,一般企业多为开户时预留“财务章+人名章”,若要预留“公章+人名章”也可以,主要看企业内部管理需要,也有的企业会要求预留公章、财务章、人名章三颗章作为预留印鉴,或者预留2个人名章的,都能允许,只是会增加存款人自己划款的难度而已。
预留银行印鉴的作用
预留印鉴,就是指客户预留在银行的印章和签名,并凭以办理款项支付及结算业务的重要依据,也是银行据以审核支付及结算凭证真实性、有效性的重要手段。预留印鉴的管理是商业银行日常经营活动中一项较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由于预留印鉴在银行支付结算业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决定了印鉴管理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同时也决定了银行加强印鉴管理,防范风险隐患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印鉴风险点分析
单位印鉴是银行鉴别企业支款凭证是否合法有效的重要依据,企业的资金能否安全有效,快捷地运行与企业预留在银行印鉴的正确使用与否有直接的关系。若银行未对银行预留印鉴进行规范化管理,或出现验印审核流程控制不到位等情形,将面临资金风险和法律风险。
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主要指银行内部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缺失造成损失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员工知法犯法,利用工作或职务之便,实施更换或伪造印鉴的犯罪活动。这几年多家银行发生过银行工作人员盗用或偷换客户在银行的预留印鉴窃取客户巨额资金,如近年广东某千万元级别的假印鉴诈骗案件中,银行管理人员利用开户之际将开户单位在银行的预留印鉴复印出来交给社会不法分子,对照卡片上印模刻制假印章,利用伪造印鉴购买支票,并将客户的存款进行转移。
操作风险
此类风险主要源于银行柜面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有章不循导致。主要表现在:
一是业务操作中没有严格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执行。如柜员在办理印鉴更换时,未认真核查客户人员身份信息,新开单位结算账户预留印鉴名称与账户名称不一致等有关环节有关流程执行不合规,潜在一定的操作风险隐患。
二是责任心不强,审查不严。银行柜面人员在验印过程中,往往由于业务量大、金额较小或所谓熟人等原因,验印审核把关不严而出现风险;
三是网点内部管理混乱,岗位责任制度不落实。如银行内部工作人员为客户代办开户手续、代领印鉴卡,或者保管制度不明确,银行内部其他人员有接触银行预留印鉴的机会,这就为不法分子内外勾结、窃取存款人印鉴卡片提供了机会。
外部风险
近年来外部经济环境复杂,金融犯罪案件不断增多,其中相当一部分案件与单位预留印鉴管理不当有关。
一是不法分子伪造客户印鉴,且已经由“原始”的伪造印鉴,发展到利用高科技手法,这些人具备一定的技术,熟悉银行的业务知识和办理业务的程序,他们的犯罪手段已不局限于对金融票据的涂改,而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伪造银行印章和印进行诈骗,伪造的工艺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且作案手段不断翻新;
二是部分企业单位客户内部管理混乱,产权不清,股东之间存在争议,一旦出现经济纠纷往往通过变更、挂失印鉴以控制资金,银行一旦处理不当将很有可能卷入股东纠纷当中继而可能承担相关的责任;
三是客户的风险意识薄弱,个别客户对银行印鉴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印鉴领用、更换手续太复杂,对银行的规定和要求不配合,存在抵触情绪;还有个别客户的印鉴取材和使用不规范,给银行印鉴管理带来压力,比如,少数客户不按人行规定的材质雕刻印章,而是使用极易伪造和变形的“原子章”。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