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经费控制率
公用经费控制率是指部门(单位)本年度实际支出的公用经费总额与预算安排的公用经费总额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对机构运转成本的实际控制程度。
公用经费控制率的计算公式
公用经费控制率=(实际支出公用经费总额/预算安排公用经费总额)×100%。
公用经费
公用经费,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用于日常运转、办公的经常性开支,外延上与人员经费、项目经费相对应,是部门预算基本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用经费包括政府收支分类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商品和服务支出”和“其他资本性支出”中属于基本支出内容的支出,具体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取暖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福利费、劳务费、物业管理费、维修费、办公设备购置费、工会经费等。
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按照适用范围不同可分为公用经费通用定额和公用经费行业定额。其中,公用经费通用定额适用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与党政机关职责较接近的事业单位,公用经费通用定额标准按照经费的支出方向、经济科目制订,各单位因工作性质不同而存在支出方面的差异。公用经费行业定额适用于具有显著行业特点,工作特点不同于机关和社会团体的事业单位,如高等院校、博物馆、科研机构、广播电视台以及各类公园等。
公用经费特点:
1.稳定性。公用经费是行政事业单位为维持机构正常运转或为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形成的支出,只要机构职能、规模等没有较大调整,公用经费类别、规模等也会比较稳定。
2.通用性。公用经费涉及的各项费用类别基本适用各行政事业单位,对于特定行业领域的公共经费,其涉及费用类别也是适用该行业领域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
3.可变性。在经济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公用经费涵盖的费用类别有所不同。在同一历史时期,不同行业领域公共经费涵盖的费用类别也会有所不同。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