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缺损率
商品缺损率,又称为商品破损率,是约束仓储环节造成物资包装破损或者物资损坏情况的指标。
商品破损率是企业考察由于仓库操作不当,造成的包装破损或者货物损坏的指标,这个指标本意用来考察约束仓库,特别是第三方仓库的实物操作规范,自有仓库的企业可以简单规定破包数必须小于多少,其公式为:商品破损率=货物破包(损)数量/总商品操作数量×100%。
商品缺损率的计算公式
商品缺损率=(期内商品缺损量/期内商品总数)×100%
商品缺损率=(期内缺损量/期内入库总数)×100%
仓储
在物流系统中,仓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仓储业是随着物资储备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仓储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物流活动的重要支柱。在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条件下,为保持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必须储存一定量的物资,以满足一定时期内社会生产和消费的需要。
仓储是指通过仓库对暂时不用的物品进行储存和保管。“仓”即仓库,为存放物品的建筑物和场地,可以是房屋建筑、洞穴、大型容器或特定的场地等,具有存放和保护物品的功能。“储”即储存、储备,表示收存以备使用,具有收存、保管、交付使用的意思。
仓储具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当产品不能被及时消耗掉,需要专门场所存放时,就产生了静态的仓储;而将物品存入仓库以及对于存放在仓库里的物品进行保管、控制、提供使用等的管理,则形成了动态的仓储。可以说仓储是对有形物品提供存放场所,并在这期间对存放物品进行保管、控制的过程。
仓储包括以下几个要点:仓储是物质产品的生产持续过程,物质的仓储也创造产品的价值;仓储既有静态的物品储存,也包括动态的物品存取、保管、控制的过程;仓储活动发生在仓库等特定的场所;仓储的对象既可以是生产资料,也可以是生活资料,但必须是实物动产。
仓库管理:
仓库管理是指对商品储存空间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商品从入库到出库的各个环节,并确保商品在储存期间得到妥善处理。仓库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提高库存管理精度、增强流程透明度、减少人为失误、优化空间利用率等。
仓库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库存管理、盘点管理、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入库管理涉及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入库,包括入库单据的生成、入库数量的统计和库存状态的更新等。出库管理则涉及物料的出库,包括出库单据的生成、出库数量的统计和库存状态的更新等。库存管理是仓库管理的核心,包括库存数量的统计、库存状态的查询和库存分布情况的分析等。盘点管理定期进行,以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安全管理涉及仓库环境的安全管理、货物的安全管理和人员的安全管理等。质量控制则包括货物的质量检验和仓库管理工作的质量检查等。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