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级搜索
会计百科  >  经济  >  双本位制

双本位制

金融术语

  双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一种,金币银币之间的兑换比率由国家决定,这种制度容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法则现象。

  “格雷欣法则”又称为“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它是由托马斯·格雷欣发现的一种有趣现象,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即良币,必然退出流通市场,它们会被人收藏;而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

目录

劣币驱逐良币

  “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定律,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融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需要如下条件:

  ①劣币和良币与此同时都为法定财富;

  ②在双本位制的财富制度下,两种财富有必定的法定兑换比率;

  如果兑换发生困难,良币则会出现挤兑,人们就会涌向银行要求将手里的劣币兑换成良币,从而格雷欣法则失效,人们用良币替换劣币。

  ③劣币和良币的总和有必要超越社会所需的财富量;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一部分良币被人们收藏起来而退出流通领域。

  ④行业存在信息不对称;

  因为如果信息公开透明,劣币也就很难用出去,或者即使能用出去也只能按照劣币的“实际”而非“法定”价值与对方交易。

  ⑤政府规则劣币和良币用于国内负担时名义价值相同,即购买力相同。

如何看待“格雷欣法则”

  一方面,格雷欣法则告诉我们良币将被劣币淘汰,处于不利地位;另一方面,现在很多实际情况又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是性能更好的东西在代替落后的东西。

  格雷欣相信:实际价值更高的货币是“良币”,因为实际价值更高的货币拥有更高的保值功能。事实上格雷欣在当时并没有错,因为在当时,实际价值更高的货币确实拥有更好的保值功能,所以格雷欣法则在当时是成立的。

  然而,格雷欣没有意识到,货币的保值功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价值并不是决定货币保值功能的唯一因素,实际价值更高的货币必然拥有更强的保值功能这一前提条件并不成立,于是格雷欣法则就并不完全成立了。

  但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现在却仍然在生活中广泛存在,发人深省。当这个现象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时,就该是我们采取措施去应对的时候了。

附件列表


0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

上一篇 平行本位制    下一篇 跛行本位制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