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产业
根据2021年11月发布的《“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大数据产业是以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关键支撑,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引擎。
产业链
大数据行业上游是基础支撑层,主要包括网络设备、计算机设备、存储设备等硬件供应,此外,相关云计算资源管理平台、大数据平台建设也属于产业链上游。
大数据行业中游立足海量数据资源,围绕各类应用和市场需求,提供辅助性的服务,包括数据交易、数据资产管理、数据采集、数据加工分析、数据安全,以及基于数据的IT运维等。
大数据行业下游则是大数据应用市场,随着我国大数据研究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目前,我国大数据已广泛应用于政务、工业、金融、交通、电信和空间地理等行业。
产业发展
2000年至2014年,我国大数据产业建设正值起步阶段,大数据概念提出,并得到我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初步建立起的政策框架为大数据产业的萌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大数据的应用尚未广泛铺开,但其战略意义已初见端倪,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2015年至2020年间,“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国家大数据战略”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大数据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大数据的应用从互联网、金融、电信等领域逐步扩展到智能制造、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领域,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
2021年至今,我国大数据产业迎来了深度应用的关键新阶段,大数据基础设施持续完善,为我国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5G、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与大数据加速融合,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创新。据全国数据资源调查工作组在2024年5月发布的《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速度增快,数据生产总量达32.85ZB,大数据核心产业收入总规模模达30.8万亿元。
2023年12月,《“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发布,涉及数据要素在工业制造等12个领域的应用,为数据赋能经济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导。
产业趋势城市分布
我国大数据产业近年来从小范围、小场景应用加速走向大范围、深层次建设;不仅头部城市发展能级量级不断提升,中西部地区、二三线城市的大数据产业发展也持续加速。
从区域经济圈来看,大数据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中心城市为极核、周边城市梯度发展的整体格局。京津冀城市群以北京为中心,科教资源集聚,技术创新优势明显;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着力支持大数据产业生态构建,产业政策、产业组织等走在前列;成渝城市群在产业水平、产业创新和产业环境方面发展较为均衡,但总体上相较于其他三个地区仍有提升空间。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