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阅读全文:]
摘要: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是指,企业的固定资产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所称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取得该项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支出。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资产增值或者减值,除按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阅读全文:]
摘要: 折旧年限是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的年限。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阅读全文:]
摘要: 年数总和法又称费用递减法,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阅读全文:]
摘要: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减累计折旧)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阅读全文:]
摘要: 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是相等的。[阅读全文:]
摘要: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进行计价的方法。即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阅读全文:]
摘要: 期末存货,也称期末库存,是指在会计期间结束时,企业所持有的未售出或未使用的存货的总价值。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