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户结构
账户结构是指,为了反映特定的经济内容,以便取得必要的会计信息,就必须为账户确定相应的格式。
账户结构概述
账户的结构通常划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在T型账户下分为左右两方,一方登记金额增加,一方登记金额减少。增加和减少的方向,取决于账户与所记录的经济内容的性质。账户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统称为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为: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提示:
(1)账户的余额一般与记录的增加额在同一方向。
(2)在持续经营会计基本假设下,本期期末余额即为下一期期初余额。
账户结构的解读
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必然会引起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增减变动,这种变动虽然复杂繁多,但从数量变化来看,不外乎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因而,为了适应这种情况,账户的基本结构也分为左、右两个方向,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
至于账户哪一方登记数额的增加,哪一方登记数额的减少,取决于所采用的记账方法、经济业务的性质以及反映的内容。其中,可以将账户中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称为账户的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称为账户的本期减少发生额。同时,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账户的余额,它在账户中核算由于增加或者减少而引起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结果。
由于企业的经营活动持续不断地进行,并且以此作为假定前提,所以,本期的期末余额必然是下期的期初余额;上期的期末余额必然是本期的期初余额。也就是说,余额按照表示的时间不同,可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
余额和发生额之间的关系是: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详细记录经济业务,并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账户必须使用正规格式。账户正规格式具体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凭证的编号、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而在学习过程中,用于条件所限,不可能对课堂上列举的经济业务都按照账户的正规格式呈现,通常将账户结构简化为“T”型账户结构。
账户概述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分类标准 |
账户类别 |
按照核算的经济内容 |
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共同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 |
按照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取关系 |
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
- • 会计网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会计网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网站管理员开通编辑权限,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tougao@kuaiji.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 •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会计网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baike.kuaiji.com。